天与天主

我信天主教其实是顺理成章的事。曾外祖母和外祖母都敬天。尤其是我曾外祖母,敬天之甚,所有汉字都不认识,唯独认识“天”字。虽然她们也提及鬼神,但都属于无关紧要之类,无法与天相比。我曾外祖母可是经历过清朝的人,不敢直呼慈禧,而称西太后。她的思想最接近古人,不受马戎之惑。古人敬天,她效仿之;古人教训,她谨记之。所谓敬天,可不是喊声老天爷,或感慨苍穹之伟大就完事了,而是存天于心,铭记天赏善罚恶。她认为天掌管世间万物,包括我不好好吃饭。

既然天只有一个,那么圣经里的天主,就是我们老祖宗所祭祀的天。如果没有马戎之惑,我们现在仍会像古人一样敬天,知道“人在做,天在看”是真实的,而不是马戎式的一句口号。

读过《红楼梦》的人大多有这样的体会,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出现了红学,帮读者再挖掘点佐料出来。有位红学大师,我还是很佩服他的,独具慧眼。他宣称要写《红楼梦续》,颇有执笔非他莫属之意。我看了他的《续》后,大失所望,书中人物都是二十世纪的思想。

所以,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古人所为,而是要从古籍中探寻古人的所思,所想。古人敬天,就是敬天,不会像敬马敬毛那样,口是心非,况且也没人逼他们敬。

儒家的道德观与天主教的也几乎一致。

国人信天主教不应有什么困难。事实上,除犹太人外,唯有华夏民族敬天,其他民族均为多神信仰。当然,这不包括欧美人,我们祖先敬天的时候,他们还处于蒙昧状态呢。

我们的远古传说,与圣经记载也十分相似,比如三皇的传说。我们仍以正史为准,即《史记·补三皇本纪》。补纪由唐代历史学家司马贞所著。《三皇本纪》并列了两个传说,第一个传说可与《易经·系辭传》、《世经》、《帝王世纪》相互印证,即三皇是:伏羲、女娲和炎帝。第二个传说(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上述经典均无记载,仅见于《三五历纪》,但此书不被古人视为正典,而司马贞本人也说:“(天皇、地皇、人皇之说)不可全弃。”意思是仅供参考而已。

按《三皇本纪》,伏羲与女娲是兄妹成婚,人首蛇身。人类是他们俩的后代。已有多人著作,认为伏羲、女娲就是圣经中的亚当、厄娃。在此不表。

我独对他们俩“人首蛇身”感兴趣。按圣经,亚当、厄娃受蛇诱惑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出了伊甸园就有死亡,而且还要“一生日日劳苦才能得到吃食。”能不懊丧吗?所以他们自喻人首蛇身,违背天命,与蛇无异。此处的蛇身应为比喻,而非真的是蛇身。不然,其后如何能出人身牛首的炎帝?

女娲(wa)与厄娃发音相近,自不必说。而伏羲,不是他自己的称呼。因为有圣德,人们称他为宓羲。宓有平安之意。羲同兮,为叹词。宓后来演变成现在的伏字(康熙字典)。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DNA已发现,人类源自同一对男女。而这对男女,只能是伏羲女娲或亚当(Adam)厄娃(Eve)。Adam的希伯来语意思是男人、红土,而Eve的意思当然就是女人。

最近,又有些专家提出语言同源说,原因是,现在的语言分类本来就有争议,一种语言在其它语系可找到相同词根。比如汉语,它不只是和藏语亲,在印欧语系也能找到相同词根。

按圣经,人类过去用的是同一种语言,后来才变乱口音的。

附:各国类似传说:

印度神话:湿婆神玛哈德奥用乌鸦找到的红土造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并造了狗保护他们,这两个人就是科尔库人的祖先。

印第安人神话:起初没有大地,到处都在黑暗之中,除了一片汪洋大海什么都没有。海下住着兄弟俩,其中哥哥特赛帕科马特从海里出来,创造了大地,并用泥土创造了太阳和月亮;然后又用泥土造出了第一个男人,再用男人的肋骨造了第一个女人,他们就是人类的始祖。

埃及尼罗河流域神话:创世者乔奥克用白泥造出了白种人,用尼罗河的泥造了红种人,用黑泥造了黑人。

新西兰土著神话:有一位神用红泥按自己的形象捏成了人,然后往他嘴和鼻子中吹气,使他活起来,成为最初的人类。

澳大利亚土著神话:创世者庞德‧杰尔用泥土造了两个人,然后围着他们跳舞,往他们鼻子和肚脐眼里吹气,使他们活起来,成为最初的人类。

三位一体

有学者认为,向阿拉伯人介绍三位一体很困难,因为阿拉伯语缺少对应的神学和哲学词汇。

用中文准确理解三位一体也不容易。我们的很多新词都是从日语舶来的,如哲学、主观、主义、直觉、原理、形而上学、一元论、人文、理性、客体、精神、抽象、逻辑、要素,等等。这些词缺少中国的文化渊源,况且日本人是翻译外文时造的这些词,而我们对这些词的理解,恐怕与日本人也不完全一致,所以容易产生偏颇或曲解。

说实话,我信天主教后很长时间,也没搞清楚三位一体是怎么回事。但是有一天,我忽然明白了。道理很简单。

天主怎样来到人间,与人生活在一起,而又不误祂掌管宇宙万物呢?天主把祂神性的一部分赋予圣母,使其受孕而生耶稣。所以,耶稣有神性,但这部分神性并没有与天主分割开来,这部分神性与天主仍为一体。所以,从神性上讲,耶稣就是天主。但是,耶稣由人所生,所以他也是人。怎么区分在天上掌管万物的天主和降生成人的天主呢?

《诗经》中记载周武王祝天时说:“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昊天其子之”的意思就是:祢(指昊天)把我当儿子看待。《诗经》的白话译文是“祢爱我如爱祢的儿子”。意思差不多。古代皇帝都自喻为天子,他们祭天,恳请与天建立一种“父子”关系,然后代天施惠、教化于民。难怪海外有学者称:中国民间信仰各异,但皇家倒是始终信一神教。

按天主教信仰,受洗之后,就与天主建立了义父义子的关系。所以我们称天上那个掌管宇宙万物的老爷子为父或天父或圣父,占一位格,称耶稣为圣子或天主子,占一位格。

接着,问题又来了。天主老爷子还想住在每个信他的人之内,怎么住?天主还有一部分神性,称为圣神,祂可以分散开来,分别居住到每个信祂的人内。圣神当然也占一个位格。

所以天主是三位一体。

天主三位一体的特性,不是耶稣诞生时才有的,而是创世之前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天主创世时没有说我要如何如何,而是说我们要如何如何。天父是在跟圣子和圣神说话嘛。

以上是我对三位一体的粗糙解释,认真的读者还是应该去看天主教的权威解释。

耶稣复活

耶稣复活是天主教信仰的核心。如果耶稣没有复活,就没有天主教信仰。耶稣复活是不争的事实。耶稣从复活到升天共计40天,在这40天里,他不断显现给他的宗徒们和门徒们,和他们在一起。最多一次,他一次显现给500多人。《新约》内均有记载。

《新约》不会有误,因为《新约》中各书陆续成书时,见证人还活着。如果耶稣没有复活,首先不信的是十二宗徒和众门徒。如果耶稣没有复活,岂不树倒猢狲散,何以以死殉教?死有何益?十二宗徒,唯有若望未死于非命(据圣传,若望曾被下油锅,但安然无恙)。如果耶稣没有复活,耶稣岂不有负于诸宗徒与门徒?众人必然不信其说,何必传教?有何可传?

所以,耶稣复活必定是事实。

何谓原罪?

对于原罪,思高版圣经辞典第1426条有及其详尽的注解(有数页之多)。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人尝试用较为通俗的方法加以说明,严肃的读者请务必参照思高版圣经辞典第1426条的精确定义。

原罪中所说的“罪”(英语称其为sin),不是指违法犯罪(英语称其为crime),而是指故意违反天主的旨意或者因这种违反而造成的与天主疏远的状态。

我们的原祖亚当、厄娃在伊甸园时与天主朝夕相处,这种与天主亲密接触的状态便是无罪,而且因无罪他们还能从天主那里获得恩宠(英语称为grace)。这种恩宠是因天主圣神驻在人内而获得的。

当亚当、厄娃因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后,他们便处于因违反天主旨意而造成的与天主疏远的状态。那么这种状态便称为罪。由于他们的后代都在这个世界上繁衍,其后代同样处于与天主疏远的状态,所以我们也是有罪的。由于这个罪不是因我们的过错而犯的,而是原祖使我们繁衍在这个世界上,使我们远离了天主,所以我们称其为原罪(original sin)。

赏与罚,天堂与现世是相对应的。生活在天堂(即与天主生活在一起)是人类本应具有的状态,这是天主的赏赐。既然我们现在无法与天主生活在一起,这便是罚了。而罚是与罪相关联的,没有罪就不会有罚。既然有罚,就说明我们有罪。罪(sin)这个概念基本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但是,天主有着无限的仁慈,祂仍可使我们在现世获得恩宠,即天主圣神可以驻在我们内心,确切地说就是天主圣神与我们结合在一起。不过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必须无罪。天主是完美无瑕的,祂不能和罪结合在一起。

小时候我外祖母给我讲的一件事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天主为什么不能与罪结合在一起:我们知道蚕是很爱干净的,它吐出无瑕的丝供人们做丝绸用;而苍蝇是很脏的。外祖母对我说:“蚕宝宝最爱干净了,如果苍蝇叮过它,它就活不成了,它冤死了。”

所以要想获得现世的恩宠,我们必须接受洗礼而洗去(或赦免)我们的原罪和本罪(因我们自己的过错而犯的sin)。当然,我们受洗成为基督徒后依然会犯罪,所以我们需要以神父为中间人向天主表示忏悔,而天主又通过神父赦免我们的罪,使我们重新获得恩宠。

同样道理,有罪的人是升不了天堂的,至少死后不能直接升天堂。他需要先去炼狱,把所有的罪涤净后才能进入天堂。

除了圣母以外,在现世人人都有原罪。为什么圣母污染原罪呢?这又牵涉到与天主结合的问题。圣母是因圣神受孕的,而圣神无法与罪结合在一起,所以圣母不可能有原罪。

参考文献:思高版圣经辞典

为什么有炼狱?

天主教这个称谓不是从拉丁文Catholica翻译过来的,Catholia的意思是“基督普世教会”;东正教Orthodoxa的正确意思是“基督正统教会”。它是1054年从天主教会分裂出去的;基督教是对十六世纪从天主教分裂出去的各个教派的总称,该教彼此认可的教派有三千多个,如加上互不认可的,有两万多个教派,而且这个数字在不断增长。

天主教有两个礼仪,一个叫拉丁礼,一个叫希腊礼。中国,包括绝大多数国家的天主教都属于拉丁礼,希腊礼适用于从东正教回归天主教的各个教区。东正教是因政治原因从天主教分裂出去的,等政治环境改善后,一些东正教会又回到了天主教。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教宗身边常有一些大胡子,这些人就属于天主教希腊礼教会。基督教从天主教分裂出去,也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否则单凭一个被开除教籍马丁路德是折腾不起来的。

按天主教的训导,天主是纯善的,有罪的人不能升天堂,与天主生活在一起。但是,人是有原罪的,这就像荀子说的性本恶。荀子说这个恶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是原罪。孟子说性本善,但他说这个善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来自更高的地方,这好比天主教说的,人的善来自天主。性本善与性本恶中的善与恶出自不同地方,二者并不矛盾。

天主教认为,每个人,不论他/她信教与否,都是天主的儿女;好人,不论他/她信教与否,最终都能升天堂,只不过不信教的好人要经过炼狱,把原罪洗涤掉,才能进天堂。

天主教的传教模式主要是教育,你信教最好,如果不信教,那起码要把你培养成好人。事实上天主教的很多团体,比如主业团(旧称主业会),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教,而是传授符合天主教教义的价值观,目的就是让不信教的天主儿女做好人,至少不要惹天主生气。

对普世天主儿女的认同,意味对每个民族的尊重,相信天主对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程度的启示。比如利玛窦明朝时来中国,他穿汉服,学中文,研究儒家思想,并发表了数篇有关儒家思想的学术论文。

信天主教的西班牙人到南美后,并没把印第安人当作蛮夷,而是研究他们的语言,并发现他们信的一个神不需要人祭,而且这个神还有一个母亲。籍着圣母在瓜达拉佩的显现,整个南美印第安人信奉了天主教。南美没有白人社会,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相互通婚,使南美人成为印第安人与西班牙人的后裔。

基督教从天主教分裂出去后,不再相信有炼狱,这使他们的世界观发生根本的改变。基督教认为,无论人有多好,只要不信教,就得下地狱,这是因为没有了炼狱,神学上无法解释一个有原罪的好人如何能进天堂。

既然不信教的人命中注定会下地狱,当然就没有必要尊重他们。一位澳洲基督教传教士清朝时来中国传教,在他的书中充满了对中国人的鄙视,而且还说:“对中国人就是要蛮横,比如我进餐馆,我喜欢的桌子,即使已被中国人占了,我也要把他们赶走,只有这样,中国人才会尊重你。”(An Australian in China, by George Ernest Morrison)。对天主教传教士来说,这种得罪天主的事是万万不敢做的。这位基督教传教士还批评天主教传教士为中国人建兵工厂,搭炮台。北美的印第安人远不如南美的幸运。以基督教为主流的北美,早已成为白人世界,印第安人已被边缘化。

阴府

按天主教,对于信教的人,好人升天堂;坏人下地狱;不好不坏的人去炼狱,待罪洗净后,再升天堂。

对于不信教的人,坏人下地狱,其他人去阴府。

按圣经,耶稣死后先去了阴府(后来叫Limbo{灵薄狱},意思是“地狱的边缘”),把阴府里的好人带到天堂去。

耶稣离开阴府后,不信教的人死后的去处依旧:坏人下地狱,其他人去阴府。

按天主教辞典:根據教會初期神學家之意見,靈薄獄(音譯)為在耶穌之前死去的善人等候救恩之處所;也是未受洗之嬰兒,和無機會受洗又無重罪去世的成人居留之處所。

他们待在阴府,等待世界末日的最后审判。

对于未受洗的婴儿,2007年,国际神学委员会经过多年研究后,发表了一个经过教宗本笃十六世批准的结论:未领洗的儿童死后不进灵薄狱,而是直接升天堂。(梵蒂冈电台2007年4月22日讯)。

既然教宗批准,就是当信的道理。教宗是天主教会的元首,是基督的现世代表,教宗颁布的信理永无错误。

为何会这样?按圣经,耶稣把天国的钥匙和赦罪的权柄交给宗徒之长伯多禄和他的继承人。历代教宗就是伯多禄的继承人。教宗与耶稣基督的关系非同一般。

再按圣经,天主教会由圣神引领,其信理不会有错,教宗当然更不会错。

天主教会的神职人员,都经过圣秩圣事而授予神权。这神权我们肉眼看不见,但魔鬼却很怕它。梵蒂冈已故首席驱魔师Gabriele Amorth神父,驱魔16万次。神父可以驱魔,但平信徒驱魔很难。曾读过一本基督新教牧师写的关于他驱魔经历的书,看他驱魔真的很难。有没有神权就是不一样。

圣经

圣经由新约和旧约两部分组成,前面已经说过,新约无误,而新约又证旧约无误,所以整部圣经无误。事实上,天主教会相信,圣经是圣经作者在圣神的的感悟下写成的,而且旧约是为新约做准备的。

天主对华夏先祖是有启示的,我们不妨对照圣经纲目,试论之:

舊約:

1、梅瑟五書(創世紀、出谷紀、肋末紀、戶籍紀、申命紀)

——创世内容和十诫有启示。五书中其它部分记载天主如何选中亚巴郎(犹太人祖先),如何将他的后代作为选民,向选民颁布十诫、法律等。很多法律都是给选民量身定制的,以别于其它民族,我们不必遵守,比如割礼、禁食猪肉等。

天主已将五书中的核心内容启示给华夏先祖。尽管我们的祖先不知创世的具体细节,但知天主造万物,人类祖先是伏羲、女娲或亚当、厄娃。

再看十诫:

1)钦崇一天主于万有之上

——吾先祖知之

2)勿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

——吾先祖知之,以发虚誓为耻

3)首瞻礼之日

——吾先祖以《礼记》司祭天之礼

4)孝敬父母

——吾先祖知之

5)勿杀人

——吾先祖知之

6)勿行邪淫

——吾先祖知之

7)勿偷盗

——勿先祖知之

8)勿妄证

——吾先祖知之,恶撒谎及作伪证。

9)勿愿他人妻

——吾先祖知之

10)勿贪他人财物

——吾先祖知之

对于十诫,我们并不陌生,天理耳,先祖早有训导,但对许多其他民族来说,却鲜见之。

歷吏書

——记载选民历史,我们先祖没必要知道吧。

先知書

——向选民预告默西亚(救世主,即耶稣)即将降临。这是向选民预报的,我先祖自然不知。

訓誨文學

——其核心伦理,吾先祖知之。

新約:

四部福音、宗徒大事錄、書信和默示錄。

——唯选民知之,后传至万邦。

耶稣时代,中国有什么异象吗?

东汉光武帝即位,祭告于天,曰:“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群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德为天子。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群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秀敢不敬承?钦若皇天,祗承大命。”(光武帝姓刘名秀。因众大臣固请而称帝)。

光武帝灭王莽,斩妖巫(道教的坏巫师),平天下,戎狄归顺,南匈(南匈奴)附庸。战后减税,息武尚文,祠孔子,大兴儒学,“赋田受禀,使安生业。自是牛马放牧,邑门不闭”。有地震,帝曰:“咎在君上”,有灾,帝曰:“吾德薄致灾”,百姓有过,帝曰:“百姓之过,在予一人(指皇帝本人),大赦天下”。下诏劝谕:「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又谕:“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

其时民风:“人厌淫诈,神思反德”(均出自《后汉书》。神思反德:反思无德)。

后世赞曰:“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司马光),“汉尚气节,光武、明、章,奖厉名节,为儒学最盛时代,收孔教复苏之良果。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梁启超)。史称“光武中兴”。

儒家思想自汉光武帝起,开始在民间普及。

读圣经需要注意的是,天主教认为,圣经是天主对人类的启示,要看其神学意义,而不仅仅是字面意思。天主教不支持基督新教的神创论。比如,天主真的是用六天时间造了天地万物吗?答案是:不知道。尚需科学证明。

天主教与各基督教派

欲知无神论的兴起,必先了解天主教。天主教因称“天”为天主,所以国人称它为天主教。它的本意是“基督普世教会”,英文是Catholic。

公元380年,天主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天主教教宗座堂在罗马,属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因北方蛮族入侵而灭亡,然而北方蛮族最终皈依了天主教,也就是说,整个欧洲都信天主教了。后来,由于穆斯林的入侵,东欧和西欧彼此往来日渐困难。西欧的天主教会进行了礼仪改革,但东欧没改。1054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主教阿卡西乌,因西罗马帝国已灭亡,自恃是罗马帝国首都的主教,可以统领教会,写信指责教宗的礼仪改革,教宗派一位枢机主教与他沟通,但阿氏傲慢无礼,出言不逊,枢机主教亦怒,离席而退,出门后弹掉鞋上的尘土,以示绝交。阿氏乘势怂恿皇帝,逼迫帝国境内(包括东欧大部分国家)的教会脱离天主教,并自喻为“基督正统教会”,国人称为东正教。但阿氏终究因德浅而不能服众,至今东正教大多仍以国为界,各自为政。东罗马帝国因穆斯林入侵而灭亡后,一些在阿氏淫威下分裂出去的教会,又回到天主教,但毕竟双方礼仪相去甚远,因为东正教分裂出去后也进行了礼仪改革,甚至神父还可以结婚。所以这些回归天主教的教会,称为东方礼天主教会。

16世纪,天主教会出了一位修士,叫马丁路德,此公有一毛病,就是每次忏悔完,都觉得罪没赦干净,苦恼万分。一日,忽见圣经中有“因信成义”一句,大喜。既然因信而成义,那么即便犯罪,仍为义人,何需赦罪?这当然是他自己的理解。天主教的圣经,都是有权威注释的,以免人们曲解。他的这种理解显然有违天主教的传统,所以他认为,圣经不必有注释,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意思理解圣经。于是,留存此念于心。

天主教有大赦,而大赦必由教宗颁赐。欲获大赦,需有前提条件,通常要做忏悔,望弥撒等善功;教宗亦会以赴耶路撒冷朝圣等为条件,而赐大赦。总之,前提条件均由教宗设定。适逢十字军连年东征,国库空虚,教宗颁旨曰,购赎罪券者,亦可获大赦。

此举招致路德强烈反对,他贴出布告,以示不平,然响应者袅袅。路德甚恼,索性将其所思张贴出去,于是天下哗然。教廷召他入朝解释,路德惧而不往,各天主教国家亦想捉拿此贼,然路德居于德国境内,奈他不得。时德国由诸多小国组成,一些诸侯欲成霸业,统一德国,但教会不忍生灵涂炭,阻之。路德之叛教,正合某些诸侯之意,索性一起叛教,驱逐教会神职人员,立路德教,以图霸业。

北欧诸国,因恼教会干预其政,隧以“北欧人的事,北欧人自己做主”为名,驱逐外国教士,以路德之说,自办教会,亦为路德宗。

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因王后凯瑟琳年老色衰,被王后侍女安妮博林所诱,宠幸之,隧废黜凯瑟琳,立安妮博林为后。吾国古人云:“糟糠之妻不下堂”,何况后乎?教宗圣意亦是如此。王与后乃祭告上天而立,岂能随意废之?昔西俗与吾国同,王与后乃由主教执礼,祭告上天而立。教宗怒,将亨利八世开除教籍。然亨氏正与美人同塌而卧,岂肯善罢甘休?亨氏效路德之叛教,威逼国内天主教会与教廷脱离关系,自办教会,殉教者甚众。此即圣公会。英王为遮后人之耳目,篡改历史,极尽污蔑天主教会之能事,直至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撒夫人所信的新教教派,重公平,于是下令恢复历史原貌,民众恍然,回归天主教者络绎不绝。圣公会亦感羞愧,欲归附于天主教会。起初,圣公会与天主教无任何差异,只是不归属于教宗。然树毕竟不能无根,几经沧桑之后,圣公会已面目全非矣。故天主教会不敢招纳。此是后话。

路德既已叛教,岂肯独善其身?娶一修女为妻。此时基督新教已不止路德宗与圣公会两派,路德有同僚,名曰加尔文,此夫唯恐天下不乱,见路德叛教,兴奋不已。因自己对圣经亦有独到见解,于是自成一派。又有人认为,儿时受洗礼不足以成为基督徒,成年后必须再接受一次洗礼,此派号称浸礼会。加氏不能容之,命人将浸礼会信众驱入河中淹毙。

至此,路德方悟何谓按己意诠释圣经。他宣布收回自己的学说,并请求天主教会的宽恕。悔之晚矣,新教的教派从此层出不穷,与日俱增!

伽利略受何种迫害?

伽利略于1564年2月15日生于比萨,卒于1642年1月8日

伽利略的父亲凡森佐·伽利略属于并不富裕的贵族家庭,在音乐与数学方面有些声望。伽利略从小喜欢学数学和机械。他的父母认为这些学科没有实质性的回报,而希望他学医,但伽利略没有遵从。这个年轻人的天赋很快使他在自然哲学家中名列前茅。

伽利略最大的优点是喜欢把实验与计算结合起来,他反对不直接走向自然去探究她的规律与活动,而这种做法在当时却很盛行,人们从权威,尤其是从亚里斯多德那里获得知识;认为亚里斯多德把一切事物都盖棺定论了,结果很多错误结论都被继承下来。伽利略毅然决然地反对这种迷信,拒绝相信已被认为无可置疑的很多信念,结果招致对手的激烈反对和愤慨。更糟的是,伽利略是个极好争论的人,他并不满足于驳倒对手,而且还喜欢羞辱对手。此外他还运用他那非常有才华的笔触嘲笑、激怒对手。毫无疑问,他这么做给他惹了很多麻烦,主要是因为这些麻烦,人们现在还记得他。正如大卫·布鲁斯特(在《科学殉难者》中)所说:“伽利略坚持让他的敌人改变信念时的大胆(但愿我们不说‘鲁莽’),使他们疏远了真理。”

尽管在公众眼里伽利略主要是个天文学家,但他并没有在天文学方面做出真正实质性的贡献——就像权威科学家拉格朗日、阿拉果、德朗布勒所证实的,伽利略的贡献是在力学(尤其是动力学)领域。他在20岁前,通过观察比萨大教堂里吊灯的摆动,发现了摆的等时性,五十年后,他将这个原理应用于一座大钟的建造中。1588年,他的一篇关于固体重心的论文使他获得当代阿基米德的称号,并获得比萨大学的讲师职位。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利用著名的比萨斜塔,在实验上建立了自由落体原理的基础,证明了亚里士多德学派的错误:物体的下降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这个错误已被大家所接受。伽利略的原理立即遭到亚里士多德学者们的强烈反对,他们无法接受与他们师傅的格言相反的事实。伽利略因为这个“祸事”连同其它的麻烦,只好离开比萨,回到他的故乡佛罗伦萨。1592年,靠朋友们在威尼斯议会的影响力,他得到了帕多瓦大学的数学教授职位,他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18年,名望与日俱增。他后来又回到佛罗伦萨,被任命为托斯卡纳大公的特派哲学家和数学家。从这时开始直到他生命的结束,他始终孜孜不倦地研究自然。继比萨实验和其它斜面实验后,伽利略建立了用公式表达的自由落体定律。他还验证了抛物定律,早于牛顿最终建立的运动定律。他研究摆线的性质并尝试解决它的求积问题;而在包含微积分雏形的“无穷小”方面,他是首先引入几何证明的人之一。在静力学方面,他验证了平衡定律和虚速度原理。在流体静力学方面,他阐明了真正的浮动原理。他还发明了温度计,尽管尚有缺陷。但是他并没有像所传闻的那样发明过显微镜。

如上所述,尽管伽利略因天文发现而广为人知,然而他的声望主要不是由此而起。他在天文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发明了望远镜。1609年初,一个名叫利普西的荷兰光学仪器制造商生产出一种能放大远处物体外形尺寸的仪器。伽利略马上看出了它的原理,他用了一个晚上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接下来便制造出一个能放大三倍的望远镜,不久它的放大倍数又增加到三十二倍。伽利略用这台望远镜观测天空,诸多发现使他成名。月亮的表面并不像旧天文学讲述的那样平坦、完美,它有山峰、峡谷以及其它与地球相类似的外观。木星有好几个卫星,就像一个微观的太阳系。这些发现支持了哥白尼学说。反对日心说的人认为,如果这是真的话,那么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金星和水星应该与月亮一样有变相(译者注:月亮的盈亏或其它周期性重复出现的形态称为变相),然而这些现象肉眼是看不见的,也正因为此,哥白尼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这些行星是透明的,太阳光可以穿过它们。但是,伽利略用他的望远镜却发现金星实际上并没有人们所期望的变相,于是异议转向对哥白尼学说的争论上。终于,伽利略不久发现的太阳上的几个黑子,证明了这个发光体在旋转。

早在这些发现以前,伽利略就已经放弃了托勒密天文学说,转而支持哥白尼学说。但是,就像他在1597年给开普勒(开普勒·约翰尼斯,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被认为是现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创立了三大定律,说明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理论)的信中提到的,他极力不使自己成为这个学说的鼓吹者,免得像哥白尼那样被嘲笑淹没。但是,这些发现使伽利略马上意识到它们的意义,于是把一切担忧置于脑后,成了哥白尼学说的公开支持者。这些发现很吸引人,因为它们确实是可知现象的证据,但它们并不能引出新的体系,也无法使伽利略有资格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天文学家。

伽利略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就是他的发现,但是在科学理论的完善上却没有做出任何贡献。这些发现固然重要,但是任何一个使用望远镜的细心观察者都能做到。伽利略忽视了理论证明的重要性。与他同时代的伟大天文学家开普勒早在1609年就已经发表了他那著名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十年后又发表了第三定律,然而伽利略却完全不予理睬。法国天文学家德朗布尔(1749-1822)说,伽利略真不应该提及这些发现,(理论证明)要比他的发现困难得多,最后是牛顿确定了普遍原理,它构成了天体的机械系统。此外,不可否认的是,伽利略提出的、用来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的证据,还远不足以推翻托勒密等古人提出的地心说,也无法使像第谷(1546~1601,丹麦著名天文学家,他没有活到看见望远镜)和培根爵士(1561-1626,英国哲学家,提出了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认识理论。他至死都没相信日心说)这样的名人信服。还有米尔顿(1608-1674, 英国诗人, 《失乐园》的作者),他拜访了年事已高的伽利略。米尔顿显然没有做判断,因为在他的伟大诗篇中,似乎两种学说都喜欢。伽利略用潮汐现象证明地球绕自己的轴线自转,现在已普遍认为是一个严重错误。他嘲笑开普勒的提议:月亮的某种神秘作用在影响潮汐——而这正预示牛顿学说的建立。关于彗星,伽利略再一次错误地认为那是大气现象,就像流星一样。尽管第谷已证实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但伽利略却认为第谷的论证是反哥白尼学说者的刻意反击。尽管伽利略的争辩非常缺乏说服力,但他坚信真理是站在他这一边的,他习惯性地用激烈的方式要别人信服,结果惹上大麻烦。关于这段历史,有两个重点需要考虑,首先是人们(尤其是现代人)设想教会当局反对日心说是因为她仇视科学,希望人的思想处于无知的黑暗中。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可笑的。在世俗院校成立以前,教会始终是唯一的科学研究机构。其次,认为教会里所有的教士都坚持地心说也与历史不符。哥白尼就是教士,是他首先提出与地心说相反的学说。他的巨著《天体运行论》是在两位著名教士(松伯格枢机主教和卡姆教区的吉斯主教)的强烈请求下才出版的。该书还献给了教宗保禄三世。哥白尼并不情愿出版《天体运行论》,他解释说,该书一定会遭到“数学家”(即哲学家)的反对,因为它显然与我们的理解,甚至与常识相矛盾。他补充道,他不想成为自以为理解圣经的人的攻击目标。在长达四分之三个世纪,天主教并没有反对日心说,尽管马丁·路德和菲利普·梅兰希顿(路德的朋友)谴责哥白尼的学说。保禄三世和他后面的九位继任教宗,包括宗教法庭,都没有反对日心说。如上所述,伽利略在1597年只是说,他可能会因为拥护哥白尼学说而受到嘲笑,完全没有提到会受迫害。甚至当他发表他那著名的发现时,教会也没有责难他。相反,他在1611年去罗马时,受到了神职人员和平信徒的热烈欢迎。大家跑去看他,而他则在属于班丁枢机主教的奎里纳尔花园架起他的望远镜,供大家欣赏,观看太阳黑子和其它星球。

伽利略遇到麻烦是在四年以后。教会当局对坚持哥白尼学说为真理的伽利略发出警告。他们的反对是有据可依的,而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教会是害怕人们会因科学真理的传播而受到启发。这种想法显然是荒谬的。与此相反,培根和其他科学家使宗教裁判所的法官们深信,这个新学说根本就是错的、它不是科学。今天,人们已承认伽利略没有提供任何科学证据,来支持他所热烈鼓吹的学说。贺胥黎教授在研究了伽利略案件后承认,伽利略的反对者“更有说服力”。其实教会当局最关心的只是圣经的权威性,当时人们普遍相信圣经中的话是最具科学权威的。所以说,当若苏厄(圣经中的人物)在祈祷中提到太阳停在空中时,人们便以为哥白尼和伽利略是反圣经的,所以是异端。自哥白尼时代起,对宗教改革的争论已使人们对圣经的新阐释产生极大的怀疑,而伽利略与他的支持者弗斯卡瑞尼在圣经领域为哥白尼学说争辩,也同样令人质疑。弗斯卡瑞尼是天主教加尔默罗会的修士,有贵族血统,他两度成为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区的区长,因出色的讲道和资深的神学造诣而闻名。弗斯卡瑞尼热切地参与争论,他试图用旧约中的七叉灯台来支持哥白尼学说,并用本国语出版了他的作品,用这种方法传播新学说,自然使不知如何判断对错的大众、甚至学者哗然。当时在意大利有一个活跃的怀疑论团体,他们的宗旨是推翻所有宗教,就像大卫·布鲁斯特爵士(在《科学殉难者》中)所说,毫无疑问,这个团体全力支持伽利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伽利略听说有人指责他的学说反圣经,于是便于1615年12月去了罗马,他受到了礼貌的接待。不久,宗教裁判所询问了他。在经过多方咨询后,宗教裁判所宣布他所拥护的学说有科学上的错误,并且反圣经或者说是异端,他必须放弃这个学说。伽利略表示服从判决,并发誓不再传授该学说。1616年3月5日,宗教法庭颁布法令,把哥白尼学说列入禁止出版的异端作品中。该法令没有提到伽利略和他的作品,教宗也没有在该法令上署名,尽管他毫无疑问同意这个决定。不可否认,教会当局在这件事上犯了严重而又不幸的错误,在正确使用圣经方面,它支持了一个完全错误的原理。伽利略和弗斯卡瑞尼正确地强调说,圣经的目的是教导人去天堂,而不是告诉人天空是什么样子。同时,我们不应忘记,当时还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哥白尼学说;把哥白尼学说作为假说来传授也没有任何异议,该学说采用比托勒密学说更为简单的方法阐释天体万象,天文学家可以采纳该学说加以应用。教会当局唯一反对的是断言哥白尼学说是真理,因为“它显然与圣经相矛盾。”此外,做出判决的法官们并没有把该判决视为最终和不可撤销的裁决。枢机主教团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贝拉明枢机在劝弗斯卡瑞尼和伽利略时说,他们应该把他们的学说用来解释天象,加以实际应用,而不应用来断言他们的学说与圣经有矛盾。贝拉明枢机在给弗斯卡瑞尼的信中说:

我认为,如果找到了一个真正的证据,证明太阳是固定的,没有绕地球旋转,而是地球绕太阳旋转,那时我们才有必要非常小心地阐释圣经中与其矛盾的那些段落。我们应该说我们误解了这些段落,而不应断言它们是错的。

这是哥白尼的作品第一次被禁止,只有做了必要的修改才能出版,比如称哥白尼体系为假说,而非已被证实的事实。但是,从事科学的学者和专家在得到许可后,可以看到未经改动的原版。

冯·吉布勒说,伽利略看来对宗教裁判所的法令相当自若,他满意地说对哥白尼作品做些不重要的改动没关系。他离开了罗马,但是带着明显的要破坏誓约的意图。如果他安安稳稳地从事其它科学领域的研究,他就没有机会违约。1624年,伽利略再次访问罗马,他受到了“贵族式的慷慨招待”。就像巴贝利尼枢机所说,时任教宗乌尔班八世是伽利略的朋友,并且反对1616年对他的指责,教宗赠给伽利略一笔抚恤金。但是,作为身处罗马的外国人,伽利略无权索要抚恤金,所以布鲁斯特说,这笔款一定是作为科研经费赠与的。令伽利略失望的是,教宗并没有废除宗教裁判所先前做出的判决。

伽利略回到佛罗伦萨后,写了一本对话集,在书中一个杜撰的托勒密学者被两个哥白尼学者彻底驳倒,这使伽利略的敌人再次燃起怒火。该书于1632年出版,这显然违反了他先前的誓言,所以他再次被告到宗教裁判所。伽利略没能显示出坚持主张的勇气,只是声明自1616年判决以来,他绝没有宣扬过日心说。这个声明显然没起什么作用,他被判为“极其疑似异端”而被关禁闭,并要求三年内每星期念一遍七段悔罪圣咏。

这个禁闭判决一直持续到伽利略1642年去世。但是,称伽利略为“犯人”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基督教传记作者冯·吉布勒告诉我们,“只要看一眼这个著名案件的真实历史资料,就会使所有人确信,伽利略总共在宗教裁判所里住了23天,即使在那个时候,他也没有被关进带铁窗的牢房,而是住在宗教裁判所漂亮、宽敞的办公室里。”后来,他被允许使用朋友们的房子作为他的监禁地,总是过着舒适,甚至是奢侈的生活。至于所谓的他被拷打或被弄瞎双眼(尽管他在1637年,即在去世前5年完全失明)或被拒绝安葬在被圣过的墓地,则完全是无稽之谈。相反,尽管教宗乌尔班八世不允许在伽利略的坟墓上立碑,他却给临终的伽利略送去了特别的降福。他不但被埋葬在被圣过的墓地,而且还是被葬在佛罗伦萨圣克劳斯教堂院内。

至于伽利略的名言:“地球是会转动的”(谣传他放弃日心说后,从跪姿站起来时说的这句话),现已公认纯属虚构。这句话是在伽利略死后100多年才出现的。现已公认,伽利略案件并不是教会与科学之间的冲突。教宗保禄五世或乌尔班八世都未将地心说作为教会信仰的一部分。毫无疑问,这两位教宗被反对哥白尼学说的科学家们说服了,但是教会从未反对从事日心说的科学研究,只是不允许用日心说解释圣经,因为当时尚没有科学证据证明日心说是正确的。至于伽利略在1633年的第二次受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日心说,而是因为伽利略违反誓言。

很明显,意大利宗教裁判所对日心说的判断是错误的,但是宗教裁判所并不代表整个教会。就像冯·吉布勒所说:

教会从来没有谴责过它(哥白尼学说),宗教裁判所的法官们根本不能代表教会。1616年以后,理塞罗和其他与伽利略同时代的人仍被允许研究日心说,教宗也从未颁布反日心说的文件。

纽曼枢机主教说:“教会还没有干预过科学研究,伽利略案件是因为对他的断言有争议。” 德·摩根教授也在《地球的运动》一书中承认:

如果我们可以对伽利略案件作判断的话,它充其量也不过是有人利用了教宗的权柄,在哲学范畴内审理了这个案子。

惠威尔博士(在《归纳科学史》中)提到这个案子时说:

我不主张断言说,反对新学说是罗马教会(译者注:新教对天主教会的贬称)的一贯做法。在聪明、有教养的意大利人中,很多最杰出的人物都是神职人员,是他们最先推动了科学进步。我们发现,很多伽利略时代的意大利神职人员都是哥白尼学说最早的拥护者。

参考文献:天主教百科全书

哥白尼被烧死了吗?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日心说理论的奠基人,于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托伦,于1543年5月24日卒于波兰费琅堡。

早年生活

哥白尼的祖籍是西里西亚(现在德国和波兰境内)还是波兰已不可考,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他的父亲尼克拉是位商人,从波兰的克拉科夫来到托伦定居,并在那里娶了卢卡斯·瓦特罗德的妹妹为妻。瓦特罗德后来成了东普鲁士俄米兰的王侯主教。尼克拉有四个孩子,长子安德里亚和幼子尼古拉都进了神职界,大女儿成了西多会修女和库姆修女院院长,小女儿则出嫁了。尼克拉全家都是圣多默会第三会(圣方济各早期发展的善会之一)的成员。尼古拉不到十岁父亲就去世了,于是他的舅父卢卡斯主教负责照顾这些孩子。他把安德里亚和尼古拉送到大学学习。

尼古拉于1491年在克拉科夫托勒密大学就读,他在那里学习文学、数学、制图和透视画法。天文学的代表人物布莱尔教授就在那里执教。卢卡斯主教曾就读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后来他把安德里亚和尼古拉送到了意大利。1497年尼古拉以德国籍的身份考入利博洛尼亚大学,攻读教会法典,同时也学习希腊语,而且还成了当时的天文学家诺瓦腊教授的弟子。卡斯主教为了使他的两个外甥得到必要的支持,他为安德里亚和尼古拉取得了费琅堡教士会教士的资格(1497-1498)。

1500年春,兄弟俩从博洛尼亚出发,去罗马参加千禧年朝圣。据乔治·约阿希姆和他的朋友阿基里斯·加塞讲,哥白尼在永恒的城市(罗马)作了天文学演讲,正是在那里,哥白尼意识到自己的圣召就是创建新的天文学理论。兄弟俩从费琅堡教士会得到两年离职,以便继续深造。从1501至 1503年,尼古拉在帕多瓦(意大利东北部城市)和费拉拉(意大利北部城市)学习医学和法学。他在费拉拉拿到了教会法博士学位但没有文献显示他完成了医学。他的医学才华是后来当了海尔斯堡主教院医生时展现出来的。他的舅父住在海尔斯堡。

大学毕业后,哥白尼在海尔斯堡行了六年医(1506-1512),主教、王侯们,尤其是穷人都找他看病,他免费给他们看病。哥白尼行医只是个人行为,没有文献显示他接受了上面的委派。他的行医并没有影响他成为神父,1537年波兰国王西杰斯姆德将他的名字列为俄米兰主教空缺职位的四个候选人之一,可能是这件事促使他(至少是在晚年)成为神父。1512年哥白尼的舅父去世后,他去了费琅堡参加新主教竞选,并在那里一直住到1516年,那年他被任命为艾伦斯丁堡教区长。四年任期满后,他回到了费琅堡教士会。三年后那里的主教去世了,哥白尼成了费琅堡教区的教区长。海尔斯堡的恬静生活使他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把拜占庭历史学家西奥菲拉卡托斯(1509)的希腊函件翻译成拉丁文并予以发表,而他的公务却逐渐吸引他去研究金融。1522年他写了份货币改革备忘录,五年后这份备忘录被他完善成为一篇用拉丁文写的论文。这篇论文受到波兰国王的高度评价,并接受了它(1528),而哥白尼则被任命为普鲁士金融政策的副顾问(1522-1529)。

作为天文学家的哥白尼

然而,繁琐的公务并没有削弱哥白尼在天文方面的天赋。 海尔斯堡、艾伦斯丁堡和费琅堡的塔顶成了他的天文台。他在“天体运行”上的伟大工作,得益于他无数次对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观察。早在1514年教宗良十世召开拉特兰会议的时候,哥白尼就已非常有名,以致教宗通过佛桑布朗的保禄主教问哥白尼是否需要修改朱利安历法。哥白尼回答说,年、月的长度和太阳、月亮的运行还没有被充分掌握,因此尚不需要修改历法。这件事,正如哥白尼在给后任教宗保禄三世写的信中提到的,鞭策他对天体做更为准确的观察;这些观察成了七十年后格列高利历法(即现今的阳历,为朱利安历法的改进版,由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颁布)的基础。

在大学毕业25年之后,哥白尼已完成了他的伟大工作,至少已在他自己的脑海里完成。但是,是出版它还是像毕达哥拉斯学派那样去做?他犹豫了很长时间。毕达哥拉斯学派只把他们的哲学秘密口头传授给他们自己的弟子,因为他们怕被曝光而受到无知公众的耻笑。1531年,或者说是哥白尼死前12年,哥白尼的朋友们对这个新理论变得非常感兴趣,于是劝说他至少给他们写个摘要。人们已在维也纳(1873)和斯德哥尔摩(1878)发现了这个摘要的手抄件。哥白尼在这份摘要中说,他的理论有七个公理,为该学说的数学部分。从此,日心说传播开来。1533年艾伯特·维德曼斯达在教宗克雷孟七世面前讲解哥白尼的日心说。他得到了教宗的嘉奖,奖赏之一是一卷希腊抄本的圣书,这卷书现今保存在慕尼黑国家图书馆。三年后,松伯格枢机主教(也是卡普拉大教区的总主教)写信给哥白尼(信的签字日期与地点为1536年11月1日,罗马),力劝他发表自己的发现,或至少抄写一个副本,费用由枢机主教承担。可是所有朋友的劝说都无济于事,直到有一个年轻人凭天意来到他的身边事情才有了转机。

此人就是乔治·宙切姆·莱提克斯。他放弃了在威顿堡的数学席位,来到这位新导师的门下,学习了两年(1539-1541)。他到费琅堡还没有十个星期,就把新太阳系的“第一记述”送给他在纽伦堡的朋友科学家须奈。该文有66页,很快便在但泽(1540)和巴塞尔(1541)印刷成册。莱提克斯接下来又得到许可出版日心说的开头一章,这是关于平面三角学和球面三角学的。后来哥白尼考虑到自己已68岁,年事已高,终于屈服了。他写信给教宗保禄三世、松伯格枢机主教、卡姆的吉斯主教和其他学者,同意将自己的手稿交付出版。吉斯主教责令莱提克斯,这位伟大导师的得意门生,承担编辑任务。后者则想把手稿带到威顿堡,由威顿堡大学出版,但是由于那里的学者普遍反对哥白尼学说,结果只有三角学那章印刷了(1542)。两份莱提克斯送给他的朋友盖塞博士(此人后来在费得克西从事医学)的“第一记述”和三角学论文的复制件现保存在梵蒂冈图书馆 (Palat. IV, 585)。莱提克斯后来去找住在纽伦堡的须奈,他和奥先德一起接受了任务并责成该市的帕特瑞斯印刷厂印刷。同时,莱提克斯试图重新得到在威顿堡的席位,但由于他支持哥白尼的观点,不得不放弃该席位(1542),而去了莱比锡 (1543)。他极力避免再做这些编辑工作,而哥白尼此时也已无力监督他手稿的出版,哥白尼已右侧瘫痪,在死前很多天记忆力和意识都减退了。哥白尼恰好在逝世那天收到了《天体运行论》的第一样稿。哥白尼很幸运,因为他没有看到奥先德所做的手脚。这位宗教改革者知道马丁·路德和菲利普·麦兰顿反对日心说,所以在扉页上加了“假说”二字,还把哥白尼的序言删掉,取而代之的是他写的序言,但却没署上自己的名字(但到了该世纪后期,哥白尼并非这篇序言的作者这一事实已广为人知)。这个序言与哥白尼的思想大相径庭,在序言中,奥先德告诫读者天文学一点都不可靠,千万别把假说当作事实来接受。但是,献给教宗保禄三世的《天体运行论》是原封不动,未被修改的,后来与原稿对照时,也证实了这点。原稿现被保存在布拉格康兹·若斯替兹家庭图书馆。

反对哥白尼学说的声音首先来自新教神学家,这是基于圣经阐释的原因。说来也怪,即便是今天,偶尔也会有人出来反对哥白尼学说。当时有很多反对日心说的小册子。在天主教方面,反对日心说是73年以后的事了,那是由伽利略引起的。1616年3月5日,哥白尼著作被宗教法庭列入“在修改前不得出版”的禁书。1620年,宗教法庭指出了需要修改的地方,要求把肯定日心说的九个句子删掉,或者改写。做了修改后,这本书是允许看的。1758年,哥白尼的书被教宗本笃十四世从禁书录里剔除。1566年,莱提克斯在巴塞尔再版《天体运行论》;1617年,米勒·高庭根在阿姆斯特丹发行第三版《天体运行论》;1854年,华沙发行了有波兰译文的《天体运行论》,序言是哥白尼所写的原文;1873年,哥白尼协会在纪念哥白尼诞辰400周年时,在托伦发行了最新版(即第五版)《天体运行论》,哥白尼所做的全部更改均作为注释加了进去。莱提克斯、克劳维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最重要的业绩是在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的领导下,修改了历法)和其他学者均称哥白尼为第二个托勒密,称他的著作为第二部《天文学大成》(公元二世纪时普托勒密作的天文学、数学名著)。

哥白尼的天赋在于早在人们能证明日心说几个世纪前,他已经掌握了真理。他的成就可以与哥伦布相媲美。哥白尼最重要的品格是:在他毫不犹豫地推翻被圣化了一千年的科学宇宙观的同时,他维护教会信仰,坚决反对宗教改革者。

参考文献:《天主教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