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齐桓公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此人最大的优点是:心宽;大度;识人且用人不疑,疑而不用;知善;有大志;嘴甜[决不吝啬对别人的赞誉之辞]。致命弱点是缺乏意志力。

齐襄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纠,太傅是管仲,次子叫小白,太傅是鲍叔牙。管、鲍二人是好友。齐襄公与其异母妹妹文姜有乱伦关系,而文姜又是鲁国君主鲁桓公的夫人,叔牙让小白去劝父亲,中断这种不正当关系,小白就去劝父亲:“鲁侯之死[齐襄公杀的],啧有烦言。男女嫌疑,不可不避”[话也太直],父大怒,把他踢出,小白狼狈而返。叔牙说,有奇淫,必有奇祸,咱们还是逃吧,于是俩人逃到莒国。后来齐襄公被大臣连称、管至父所杀,立其堂弟无知为君。无知想聘用管仲,管仲说此人刀都架在脖子上了,还想连累别人,于是带纠投奔鲁国。不久无知及连、管二人又被其他大臣所杀。诸大臣请纠回国即位。管仲料到叔牙得知此信必携小白往齐国赶,莒国离齐国又近,如先到定会立小白为君主,于是一面由鲁公派兵护送纠回国,一面亲自带人去劫杀小白。管仲赶上叔牙一行,箭射小白,小白咬舌吐血装死,管仲以为他死了,带兵速撤,其实这一箭正中小白衣服的带钩上。

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对叔牙唯言是听,欲将国政授与叔牙,叔牙荐管仲,桓公说,他射我中钩,箭痕尚在,每次想起,都欲食其肉而快之,何况用他。叔牙晓之以理,说服桓公。桓公召管仲问以国政,管仲第一句话就是:“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桓公又问如何使民,管仲说:“使民必先爱民”,然后大谈富民强国之道。桓公与管仲“连语三日三夜,字字投机,全不知倦。桓公大悦[把箭伤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桓公”斋戒三日,告于太庙[君王敬天祭祖之地]”,乃拜管仲为相,授与国政,称管仲为仲父,下令“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又命国人避讳管仲名字“夷吾”,以示尊敬。

桓公刚开始还管些国政,受挫后一概托付管仲,有大臣来问国事,桓公说:“何不告仲父?”有宠臣、宦官毁谤管仲,桓公笑道:“寡人于仲父,犹身之有股肱也。有股肱方成其身,有仲父方成其君。尔等小人何知?”至此宠臣、宦官安心当宠物,不敢干预国政。

待民富国强之后,桓公想称霸了。管仲定计:“周虽衰微,乃天下之共主…可遣使朝周,请天子之旨,大会诸侯…然后奉天子以令诸侯,内尊王室,外攘四夷。列国之中,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海内诸侯,皆知我之无私,必相率而朝于齐。不动兵车,而霸可成矣”。桓公大悦,依计而行,与诸侯订立盟约,自为盟主。

初订盟约时,鲁国未到,后齐、鲁二君登坛补告天歃血之礼,不料鲁国大臣曹沫“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要求齐国归还汶阳,桓公许之。事后齐臣欲劫持鲁公,桓公止之。归汶阳于鲁。正因桓公有此大度,诸侯皆服。

燕国被山戎侵伐,求救于齐国,桓公与管仲、叔牙亲率大军至燕国,山戎望风而逃。桓公念燕军已经历兵困,不忍作为前锋,置于后军,以齐军为前队,与燕庄公等一起向东进发,行军八十里至无终国[山戎的一支,因助武王伐纣有功,受封无终,今河北玉田县西北,不附其他山戎],无终国“遣大将虎儿斑,率领骑兵二千,前来助战”,桓公赐予厚赏,作为前导,大军东行两百里至葵兹[可能在河北滦县一带],山戎出没的要道,休兵三日,留下病弱之兵,叔牙负责把守,挑选精壮之士继续东行。令支国大将速买,率三千骑设下埋伏。虎儿斑骑兵先遇敌军,并被伏兵截做两段,危难时刻齐军杀到,救出虎儿斑,杀散山戎,速买大败而逃。’虎儿斑先领戎兵,多有损折,来见桓公,面有愧色。桓公曰:“胜负常事,将军勿以为意。”乃以名马赐之。虎儿斑感谢不已’。

大军又东行三十里至令支国[迁安、迁西、滦县北部]的伏龙山[今滦县爪村的龙山],主寨设在山上,山下又设两营,“皆以大车联络为城,巡警甚严”。

‘次日,令支子[令支国君]密卢亲自带领速买,引著骑兵万余,前来挑战。一连冲突数次,皆被车城隔住,不能得入。延至午后,管仲在山头望见戎兵渐渐稀少,皆下马卧地,口中谩骂。管仲抚虎儿斑之背曰:“将军今日可雪耻也!”虎儿斑应诺。车城开处,虎儿斑引本国人马飞奔杀出’。管仲料到山戎想引诱齐军进入他们的埋伏圈,所以在虎儿斑杀出前,已预设左右两军,专等山戎伏兵出来。“虎儿斑马头到处,戎兵皆弃马而奔。虎儿斑正欲追赶,闻大寨鸣金,即时勒马而回。密卢见虎儿斑不来追赶,一声呼哨,招引谷中人马,指望悉力来攻。却被王子成父和宾须无两路兵到,杀得七零八落。戎兵又大败而回,乾折了许多马匹”。

山戎用石木把黄台山[迁安境内,伏龙山之北]谷口塞住,外挖壕沟,内以重兵把守,又在滦河上游筑坝,截住河水。伏龙山方圆20里没有泉水,全靠从滦河汲水。幸亏大臣隰朋知道蚂蚁的习性,时值冬日,命士兵在山的阳面寻找蚁穴,在蚁穴处挖井,果然在山半腰挖出泉水。桓公说:“隰朋可谓圣矣!”

黄台山谷口是去令支国都城的必经之路,现已被山戎截断。虎儿斑说,还有一条路是向西南回转,绕芝麻岭[即大青山,迁西县境内],出青山口[即青山关]向东,可直捣令支国都,但道路险峻。管仲命虎儿斑引一军绕芝麻岭,定第六日发起总攻。管仲又命一军,每日去黄台山挑战,使山戎不疑。到了第六日,管仲发200辆装满土囊的车为前驱,后面大军每个士兵扛一土囊,到了谷口,先填满壕沟,再将土囊运入谷口,填成坡道,大军杀入谷口,向北攻打令支都城,密卢、速买不及应战,忽闻西路又有兵马杀到,无心恋战,逃往孤竹国[商朝墨胎氏之后,河北卢龙县]。齐人获大量战利品,夺还无数被俘的燕国人,桓公进城“一一抚慰,吩咐不许杀戮降夷一人。戎人大悦”。

桓公从降戎中挑选精壮千人,付与虎儿斑帐下,以补前损。休兵三日,大军向东南孤竹国方向进发。“行不十里,望见顽山连路,怪石嵯峨,草木蒙茸,竹箐塞路”。于是火烧草木,凿山开路[为了让车过去,管仲说只有车能抵挡骑兵的冲锋],管仲“制上山下山之歌,使军人歌之”,以消除疲劳,桓公叹道:“仲父通达人情,一至于此!”走过一山又一山,大军终于来到卑耳溪[青龙河]前。过了卑耳溪,有团子山、马鞭山、双子山,再行二十五里,就是孤竹国都无棣城[卢龙县蔡家坟村一带]。

于是兵分两路,主力造筏渡河,“宾须无同虎儿斑引著一军,从左涉水而渡为奇兵”,抢占团子山。孤竹国黄花元帅率五千骑赶来,正遇主力前锋,双方战不多时,主力赶到,左、中、右三军一起卷上,孤竹五千骑,一半被杀,余者尽降。黄花单骑逃走,发现团子山已被占,不敢路过,只好弃马,化装成樵夫,从小路爬山而回。遂主力与左军在团子山安营扎寨。令支国君密卢引兵前行,发现团子山被占,就在马鞭山屯扎。

孤竹国君答里呵与宰相兀律古[听上去像番人的名字,可能墨胎氏后裔已被番化]定诈降计,欲把齐军引入迷谷[滦县迷谷村附近],兀律古说,迷谷乃“砂碛之地,一望无水草。从来国人死者,弃之于此,白骨相望,白昼常见鬼。又时时发冷风,风过处,人马俱不能存立,中人毛发辄死。又风沙刮起,咫尺不辨。若误入迷谷,谷路纡曲难认,急不能出。兼有毒蛇猛兽之患…不须厮杀,管取死亡八九”。孤竹国君答里呵与宫眷和军队暂伏阳山[卢龙县阳山],又令城中百姓去山谷暂避,留一空城,黄花元帅引千骑至马鞭山,假装增援,密卢高兴出迎,却被黄花斩首,速买大怒,来战黄花,两家军兵亦相互厮杀,各有伤亡,速买战不过黄花,单骑逃入虎儿斑营帐乞降,虎儿斑不信,缚而杀之。速买走,令支军便向孤竹军投降,黄花带领各军来齐营请降。“桓公见了密卢首级,不由不信。”

黄花说,答里呵已倾国逃走,欲向外国借兵,自己愿做向导,追赶答里呵。齐军随黄花直抵无棣城,发现果然是座空城,更加相信。桓公把燕庄公和燕军留在城里,自己率军与黄花连夜追袭答里呵。

‘黄花请先行探路,桓公使高黑同之,大军继后…行了许久,不见黄花消息。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鬼,乱飒飒几阵悲风。寒气逼人,毛骨俱悚;狂飙刮地,人马俱惊;军马多有中恶而倒者。时桓公与管仲并马而行。仲谓桓公曰:“臣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恐此是也,不可前行。”桓公急教传令收军,前后队已自相失。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管仲保着桓公,带转马头急走。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只见天昏地惨,东西南北,茫然不辨。不知走了多少路,且喜风息雾散,空中现出半轮新月。众将闻金鼓之声,追随而至,屯扎一处。挨至天晓,计点众将不缺,止不见隰朋一人。其军马七断八续,损折无数。幸而隆冬闭蛰,毒蛇不出;军声喧闹,猛兽潜藏;不然,真个不死带伤,所存无几矣。管仲见山谷险恶,绝无人行,急教寻路出去。奈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桓公心下早已著忙。管仲进曰:“臣闻老马识途,无终与山戎连界,其马多从漠北而来,可使虎儿斑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宜可得路也。”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再说高黑跟着黄花前行,却不见了后面的大军,让黄花停下等待,竟被黄花劫往阳山,答里呵命其投降,高黑大骂,遂被杀之。答里呵以为齐军必死于迷谷,便率众回城,燕庄公因兵少,料不能守,便命士兵在城里四处放火,趁乱杀出,退至团子山大营。

这时齐军已走出迷谷,途中又遇到隰朋领的一支人马,于是合兵一处,直奔无棣城。路上遇到回城的百姓,管仲命虎儿斑挑选军士,化装成百姓,随回迁民众混入城中,约定半夜起事。大军离城十里下寨。傍晚,管仲命大军把城三面围住,只留北面,但设下埋伏。

答里呵灭火、召回百姓,正准备第二天找齐军残余厮杀,不期齐军围城,大为震惊,黄花慌忙率军守城,到了半夜,城里四五处起火,黄花使人搜查纵火者。虎儿斑带十余人直奔南门,砍开城门放齐军进来,黄花料守不住,扶答里呵上马,与众臣逃出北门,行不过二里,却遇埋伏。黄花战死,兀律古被杀,答里呵被活捉。桓公亲斩答里呵。令支、孤竹两国覆灭。

桓公将令支国小泉山下面的地送给无终国;又对燕庄公说,自己无法越国受地,于是令支、孤竹两国的余地,送给燕国,大军带着战利品顺原路回国。

燕庄公感激万分,’送桓公出境,恋恋不舍,不觉送入齐界,去燕界五十余里。桓公曰:“自古诸侯相送,不出境外。寡人不礼于燕君。”乃割地至所送之处畀燕,以为谢过之意。燕伯[燕庄公]苦辞不允,只得受地而还。在其地筑城,名曰燕留,言留齐侯之德于燕也’。

“诸侯因桓公救燕,又不贪其地,莫不畏齐之威,感齐之德。”

后来“桓公存三亡国:立僖公以存鲁,城夷仪以存邢,城楚邱以存卫。有此三大功劳,此所以为五霸之首也”。

管仲临终前,让桓公罢免易牙、竖刁、开方三个佞臣。易牙是御厨,昔日桓公戏言不知人肉什么味道,易牙把自己儿子蒸了,桓公不知情而食之。桓公认为易牙爱他胜过爱子,而管仲却认为此人连儿子都杀,无良心可言。桓公听管仲、叔牙之言,罢斥三人。但桓公少了这三个阿谀奉承人,“食不甘味,夜不酣寝;口无谑语,面无笑容”,复又召用。叔牙死后,这三个人便开始作乱,等到桓公卧病不起,易牙、竖貂假传圣旨,不准任何人入宫,又把左右侍卫赶走,只留下他们想立的公子无亏,不给桓公饮食,专等他死,好立无亏为君主。桓公被饿死。

引文均摘自《东周列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