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学业

国人望子成龙,恨不得在孩子出生前就开始教育,比如胎教,我儿子就用过这种发出噪音的东西,不过我现在怀疑它是否对胎儿安全。我倒是觉得孕妇应该远离噪音,听些古典音乐,看些自然风光,保持愉快的心情,对胎儿应该有好处。讲圣经的贾神父说,祈祷是一种高级享受。孕妇如能每天静静地祈祷、念玫瑰经、看圣书半小时,想必对胎儿是有益的。母亲充满圣宠,胎内的孩子应该受益,只是科学还没有验证罢了。

学龄前儿童的天性,就是在玩耍中掌握知识,这个时候强迫他学习,可能会导致他日后厌学。对于兴趣班,除非孩子非常感兴趣,否则没必要上。对于数学、语文之类,不建议学。这些东西上学时都会讲,如果孩子已经学过,上课时反而会让他分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当然,托儿所安排的与小学一年级衔接的课,还是要学的。

孩子学英语的年龄当然越早越好,但是,从他学英语那天起,你要保证他每天学两小时英语,才会有进步,每天学一小时,可以原地踏步,如果保证不了,没必要学。我上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了,但对我日后学英语没什么帮助,早就忘光了。我儿子也从小学英语,小学时有时间学课外英语,初中在中关村外国语学校上,也学英语,但到了国外照样犯傻,反映出他学英语的时间还不够。学英语没有窍门,就是时间积累和持续背诵。

孩子上学后,还是接受应试教育吧,等读大学时再去学知识。应试教育不必我介绍,老师们都是行家,知道怎么帮孩子应付考试,只要家长、孩子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行。

家长除了鼓励孩子,还要帮他找台阶下,如果他学习成绩不好,让他别担心,和他一起找原因。父母要像个领导者,不能一见孩子成绩差就失魂落魄,孩子是观察父母表情的专家。如果父母都没有信心,孩子就更没信心了。永远不要说他成绩差,而是说成绩不够理想,或者说如果你能再努点力,再细心点,成绩会更好,我对你很有信心之类的话。

每天晚上要和孩子一起祈祷,如果孩子成绩差,更要热切祈祷。如果孩子学到很晚,可以缩短祈祷时间,但这个环节不能缺失。我儿子上大学前从来没有用功过,但不管睡得有多晚,祈祷这个关键环节不敢丢。最后,尽管学得乱七八糟,天主还是赏他上了大学。

高考的大部分题都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对于数理化,基本概念必须非常清楚并能融会贯通;对于语文,好的句子要背下来,留意作者怎样用几句话就把事情描述的很清楚,很生动。写作文前,先不是构思,而是要想想自己该写什么,设法让自己动情,只有动之以情,才能妙笔生辉。

大学期间要培养自学能力。大学所学的那点知识是不足以应付工作的,将来都得靠自学。

香港主业团出版过一本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就叫《如何帮助孩子的学业》,可以参考。

培养孩子自信

培养孩子自信的方法只有三种:

1、鼓励

2、鼓励

3、还是鼓励

小孩不但身体脆弱,心理更脆弱。他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学习上的困难。永远鼓励他,让他感觉到父母永远是他的坚强后盾,他才能勇往直前。

为了鼓励孩子,父母要做到一下几点:

1、不与其他孩子比较。我在菲律宾亚太大学上教育领导力培训时,一位德国教授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人的个体,没法比较。

你的孩子是最棒的,天主赐给你的礼物没有差的。他之所以是最棒的,是因为他是你的血脉,他身上有你的基因,我就是这么理解的。所以,当孩子的母亲告诉我,班里某某同学学习如何好时,我嗤之以鼻。即使他学习成绩再好,对我来说也不是最棒的,因为他不是我的血脉,也没有我的基因。

小孩子是有嫉妒心的,永远不要拿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的孩子比较,这会对他的心灵造成巨大伤害,很可能一生都无法愈合。

对孩子,永远是纵向比较,就是与他自己的过去比,并对他一丁点儿的进步喝彩!

2、不要揭孩子的短。那位德国教授还说:昨天的你、今天的你和明天的你,不是同一个你。意思是说,人是会变的。也就是说,你不要把对孩子的印象停留在昨天或今天,而是设法让他明天变得更好。

我曾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看到这样一句话:“狗跳墙的最高记录是9米(未经训练的狗)。”这句话让我很受启发。即,受过训练的狗可以跳过9米。

换句话说,即使你孩子智商低,只要接受足够的训练,同样能达到目的。

所以,有了这样的信心,请口下留情,不要去揭孩子的伤疤,戳他的痛处,这么做只会让他放弃。很多人说自己某某方面不行,结果发现,这些都是父母告诉他的。父母说孩子笨,会让他一生都以为自己笨;父母说孩子对物理不开窍,会使他一生都不敢触碰物理问题……

不要对孩子用激将法。首先你是在说谎,明明知道他能做到,为什么偏要说他做不到?其次他会逆反,大多数情况下,在激将法面前,孩子会选择破罐破摔,就是不做。最后,即使他成功了,他也会认为是侥幸,而不是常态。

3、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赞叹和欢呼。要以惊喜的眼光看待孩子一丁点的优点和进步。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进步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所以在表扬上有所保留,好比给员工发奖金,干得越好,奖金就越高。

在教育上没有这个概念。永远是赞扬、更多的赞扬、疯狂的赞扬。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只有鼓励才能激发他的潜力。所以,请鼓励你的孩子,他会给你更多的惊喜。

如何培养孩子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孩子的天赋责任。这句话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应该告诉他。恭敬天主,孝敬父母,这是伦理秩序,没什么好商量的。

同时还要让他知道家中长幼有序。家里辈分越大的,越该受到尊重。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外)祖父母格外尊重,对自己父母嚷嚷,指责,不要指望将来孩子对你孝顺。他会认为父母老了、没用了,就该训斥。

我们家吃饭时,长辈不动筷子,晚辈不能吃。要让孩子关心祖父母,别让他们累着。

孩子满地跑时,就可以让他跑腿拿东西了,孩子摔倒时,让他自己爬起来,并为他的勇敢喝彩!孩子三岁时已大到可以干简单家务了。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分担家庭责任,这也是没什么好商量的。我不会讲爸妈累了,需要你帮忙之类的废话。

我儿子十来岁时,我出差前会告诉他:照顾好妈妈;十六七岁时,如果我不在家,他负责给妈妈做饭。总之,要确保他在成年时能够担负起男子汉的基本责任。

对孩子的体罚,通常是从三岁开始,此时孩子有了自我,有了自己的主见,知道说No。那时和他讲道理,他又不懂,所以只好打屁屁。但是,千万不要因自己的发怒而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我有几次因发怒而打孩子,让我后悔至今。

孩子懂事后(七、八岁)就不要体罚了,训诫就够了。孩子天性是想讨父母喜欢。如果孩子执拗,要设法找出原因,然后消除这个因素。

有家庭教育的书说,孩子的愿望只能满足70%,让他有抵御挫折的能力,但我觉得不必刻意追求,有一次,两岁的儿子在外面与小朋友玩儿的正开心,可是我想起应该给他一点挫折,我冲他吼叫,强迫他回家,他哭着拉着我的手跟我回家了。这又是一件让我后悔不迭的事。

我倒是觉得,孩子的愿望,能满足的,可以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就告诉他原因,比如相反神贫或者家庭拮据等。但是,要教育孩子节俭,包括饭后碗里不能剩一粒米,剩饭剩菜若没有变质,不能倒掉,等等。

天主创造的资源是让每个人共享的,贫富差距是人为造成的。有钱人无形中剥夺了穷人本应享有的资源。所以,人再有钱都没有浪费的权利。

至于父母如何在孩子心中建立威信,孩子的天性是:你越管教他,他越尊敬你(天主就是这么设计的)。所谓“棒打出孝子”,是同样道理。

当你看到你的孩子开始追星时,说明你的教育出问题了,孩子在成年前最崇拜的应该是父母。

在我们家,老爸就是真理的化身。按理说,言传不如身教,但我对自己的身教没什么信心,我用以下方法予以补偿:

1、老老实实告诉孩子自己的缺点。我曾对孩子说:“我办告解时,说了好几条罪,但神父对我的发怒讲了很长时间,显然这些话都是天主通过神父讲给我听的,所以发怒是个不小的罪,我要改,尽管这需要点时间。”

2、与孩子讲道理前,先想想自己能否做到,如果做不到,坦白告诉孩子自己也做不到,但是告诉他,你们俩可以一起努力,力争做到。

3、如果错怪孩子,要向孩子道歉。道歉是种美德,不丢人。千万别给自己找借口。否则将来孩子同样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

4、不对孩子撒谎,即使是善意的谎言。我最倒霉的就是编造出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故事。孩子都10岁了,还相信是圣诞老人送给他的礼物。最后我不得不十分尴尬地向他承认我骗了他。他也很失望。我经常看到一些父母为阻止孩子做某些事时说:警察来了,老耗子来了,等等。千万别这么做,因为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真理的化身,不能撒谎。

5、永远实话实说,即使是敏感性问题,如果实在不便说,就告诉他等他长大了再说。对孩子说的话,不要再补充说,别和某某说,或者不要和外人说,除非涉及家庭隐私,比如你家的财产。做人要坦荡。

6、不搬弄是非。我小时候有个坏毛病,就是谁欺负我之后,我就会和同学说这个人有多坏,而且说个没完没了,十分上瘾。现在想来毫无必要。惟有宽恕才能使人平安。对谁有意见,直接和当事人说,不要在背后说,或者和家长、神父说,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

7、不抱怨。我曾经常抱怨国人的素质差,以致孩子对国人产生了抵触情绪。我这样为自己开脱: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一个摊上在卖烤肠,我没舍得吃,只给我儿子买了一根,此时来了一对看上去像农民的父子,父亲也舍不得吃,也只给他儿子买了一根,看到儿子回头看父亲时的憨笑,以及父亲那厚道的脸上露出的满足的笑容,我觉得即使受再大的苦,只要让像这对父子这样的人接受福音,也是值得的。我儿子同意我的看法。可是后来我想明白了:主耶稣来了不是为了拯救义人,而是拯救罪人。于是我向儿子宣布我过去的想法是错误的,以后不再抱怨。现在他也很少抱怨了。

除了抱怨人,也没必要抱怨社会环境。不要老是默想让人窝心的事,应该去看人或事物好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去想解决办法。我最成功的经历是在一家意大利公司当厂长。我很讨厌工厂,但我又需要这份工作来养家。于是我向圣母祈祷,求她让我喜欢这个地方。后来我真的喜欢这家工厂了,尤其喜欢厂里的工人,他们很纯朴。

当然,我离开这家公司后,又开始讨厌工厂了。

对孩子严加管教,并不会与孩子产生距离。按我朋友的说法,我和儿子好得就像亲哥俩一样,我们在一起嬉戏、打闹,甚至一起恶作剧。有一次,我们俩在超市购物后从扶梯下来,发现下一层新开了一家佛店,里面佛音缭绕,令我大为光火:这里是公共场所,宗教气氛也太浓了吧。于是我们决定给这家佛店洒圣水,以此验证佛教是否有魔鬼在作祟。我们设计了好几套洒圣水的方案,包括把圣水装在眼药水瓶里,混进佛店后,乘人不备就喷射圣水。不过在我们付诸行动之前,这家佛店就关张了。

只要不触犯原则性问题,可以尽情和孩子一起玩儿。当孩子出现重大问题(包括学习问题)时,我会很正式地要求与他谈话,然后严肃地对他进行训话。

至于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该如何管教,建议阅读香港主业团出版的关于家教的书。本人是独生子,而且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没有孔融让梨的感受。但据我所知,日后造成兄弟姊妹不和的,都是早期教育出的问题。比如父母比较孩子们的优缺点,让他们竞争看谁最听话/最能干/表现最好,父母没有把握好公平与仁慈之间的平衡,等等。父母要让孩子知道长幼有序,小的应该尊敬大的,大的爱护小的。绝不能逗孩子说:姐姐讨厌,哥哥坏之类的话,否则伦理大乱!

尤其重要的是:永远爱护家里的弱者,鼓励孩子们甘愿为他/她做出牺牲。比如某个孩子学习最差,所有人都应帮助他,鼓励他,为他提供便利。我在菲律宾看到一对父母带着五六个孩子望弥撒,其中一个孩子又傻又残,但看上去这个孩子是兄弟姐妹中的核心,每个人都时不时地抚慰他,互助平安时,每个家庭成员都去拥抱他、亲他。这孩子尽管又傻又残,但从家里得到的爱是最多的。

养儿防老,天经地义。如果你免除孩子的这个责任,他的品格很难培养出来。孩子最可怕的不是学习成绩差,而是不招人待见。

如何培养孩子的信仰

孩子出生不久,我就给他看圣像,告诉他圣像里是谁;让他看着我念晚课;我话里话外都会提到天主、圣母。有这种气氛的熏陶,还在他牙牙学语的时候,有一次,家人从柜子里拿出一幅圣母领报像,这幅圣像是一位法国教友送的,画法与传统圣母像有很大差异,但他仍能认出是圣母,并用小手指着说:“xi mu xi mu”。我想,圣母妈妈听了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我让他跟我们一起去望弥撒,不会走路时,他在堂里还算听话,一旦会走了,他就坐不住了,甚至说:“我最讨厌望弥撒了。”结果被我大声喝止。小孩子如果对天主不敬,必须严肃制止,使他对天主有敬畏之心。有时候,我会向他简单介绍一下天主,使他的小脑袋瓜也会思考天主。一天,他问我太太:“妈妈,天主喝酒吗?那酒瓶子掉到地上可怎么办呢?”

在他两岁时,我正式给他讲天主教道理,“教材”有耶稣小传画册、圣经画册、一部有彩照的英文圣经(只介绍图片)和天主教简明要理;给他讲天主十诫(第六诫和第九诫除外,孩子还太小);教他背诵必备的祷文。于是,每天晚上,你会看到一个小娃娃跪在床上,撅着小屁屁,向天主祈祷,样子十分可爱。

他显然在祈祷中受益,有一年,他生气地对我说:“圣诞节怎么能不下雪呢?!”我警告他,这件事不能向天主祈祷,因为下雪是件大事,不能他想让天主下雪,天主就允许下雪。他竟信心十足地笑着对我说:“你看着吧!”不管怎么说,那年圣诞夜确实下雪了(北京回龙观一带),而且不止一星半点,街道已铺上白茫茫的一层。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北京在圣诞节下雪。

他开圣体比较早,神父甚至怀疑他是否理解圣体圣事,还考了考他。

他上小学后,仍有时间当辅祭,有时我们俩会谈论天主。我当然不会像新教教育孩子那样,只说天主是爱,而回避地狱。我实话实说,使他不禁感叹:“唉,天主就是天主啊。”

他上初中时,学习竟然占用了主日时间,我给他的学校写了很多信,抱怨孩子学习负担太重,但效果甚微。家里人也不赞成他花时间去望弥撒。我认为这是本末倒置,天主让人开窍是瞬间的事,干嘛非得远离天主,凭自己的力量去学习呢?但迫于家庭压力,我也不好坚持。经常因为学习到深夜,他被催促不要念晚课了,赶紧睡觉,但我发现他关着门,偷偷地在祈祷。令人欣慰!在假期,他还能带着同学去望弥撒。

我儿子的高中,是在菲律宾主业团的一所学校读的。该校不但要求学拉丁文,而且还要学菲律宾语,对于英语不怎么样的他来说,确实是个巨大挑战。他应对挑战的方法是:跪在天主台前,闭着眼,皱着眉,努力祈祷。一有空,他就去祈祷。

挑战结束了,他被允许直接上菲律宾主业团的亚太大学,而不必等高中毕业。入学考试只作参考,但托福考试必须通过。

于是他又回到中国,去读托福班。当我们看到他的成绩高于入取分数线时,欣喜若狂,但他却平静地说:“我早知道我能过。”仿佛天主早已告诉他能够通过。我们给他安排了两次托福考试,万一第一次考不过,他还有第二次机会。他第二次考得非常差,显然,他没有求天主帮他第二次考试。

到此时,对孩子的信仰培育还没有完,还要帮他度过青春期。

他的青春期是在亚太大学度过的。在亚太大学的三年,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挑战。他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对所学专业IT产业管理毫无兴趣,学习吃力,由于年龄小,与同学有隔阂。看来祈祷也无法改变现状,他在亚太一读就是三年。他抱怨不该让他去菲律宾读书(忘了在初中时所受的学习压力),抱怨考试太难,抱怨学习枯燥。他开始出现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消极,对大人,尤其是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更糟的是,他看上去没以前那么虔诚了。

他告诉我,他认为天主根本就不想让他学这个专业,我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天主说过这句话。

孩子长大后,祈祷时会有思考,有时会误以为他自己的想法,就是天主的意思,需要帮他分辨,如果家长分辨不出来,就要请神父帮忙。

我曾与法国教友一起祈祷,我一会儿就祈祷完了,可是他们跪在那里足足有半个小时。事后我问一位修女,为什么她会祈祷那么长时间,她说:“我在和天主说话。”我说:“我怎么一句也听不到啊?”她说:“你要多读圣经,把天主圣言融入你心里,这样,你祈祷的时候,就知道天主要和你说什么了。”主业团一位成员也对我说:“你要多读圣经,尤其是新约,只有读了圣经,才能知道天主是什么样子,他希望我们怎么做。”

默想的时候,也不是胡思乱想,需要一本圣书引导,比如《道路》、《天主之友》、《基督刚经过》等。 我用的是 In Conversation with God (与天主交谈) ,这是一套非常适合职业人士的默想全书,可惜还没翻译成中文。

在默观时更需要注意,因为超性世界不但有天主,还有魔鬼,需要神师给予分辨。

对于儿子的抱怨,我告诉他,我一直希望他能吃点苦,培养他的坚韧,但始终找不到机会,现在正是绝佳的、培养坚韧的时机;这是天主给他的十字架,如果他欣然接受,不但立功,天主还能帮他背负,如果不情愿,不但一点功劳都没有,担子也不会减轻;他应该把自己所受的苦,作为献给天主的馨香。

至于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我帮他分析道:他小时候见到老师大老远就打招呼,后来发现老师并不像他预期的那么好,这在他的心里形成了阴影,但不能因为有这个阴影,就断定所有老师都不好。

在信仰方面,我要求他勤领圣体,弥撒是灵魂与天主的直接结合,可获得巨大的恩宠。

我有几次与他严肃谈话,效果都不理想。有一次,把我气坏了,我告诉他,他已经长大了,我以后不再管他。可是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洗衣房满地是水,是水管接头漏了,用手拧拧接头,水漏得更厉害,用扳子一拧,整个螺母裂了,水流彻底失控。我很少遇到这样倒霉的事,心想,难道我又惹恼天主了?可最近并没招惹祂啊?物业让我去买个新接头,在去商场的路上,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忽然想起,唯一会让祂生气的,就是我不再管教孩子。于是我告诉祂:好吧,我接着管教就是了。在接下来的时间,一切顺利。

我一如既往地每天为他祈祷,不求别的,只求天主使他成为虔诚的天主教徒,或者求天主赐他健康,并让他成为虔诚的天主教徒。

我向指导我们学习圈的主业团成员诉说过我的担忧,他说,别担心,你所讲的他都记得,等他长大了就会照着去做。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抱怨慢慢减少了,更愿意去看事物积极、美好的一面,也变得快乐了。有一天,一位朋友听说他喜欢计算机游戏设计,推荐他去菲律宾德拉撒大学(天主教大学),那里有这个专业。于是我们立即帮他办转学,还给他在学校边上租了套房子,主业团的中心在同一栋楼里。

曙光出现了,这是天主给他的礼物。在德拉撒大学,有他喜欢的专业,英语已不再是障碍,学习成绩很好,他觉得老师也很好,同学都比他小,他俨然以学长的身份帮助他们,主业团中心那位好心的神父,还时常让他参加中心的活动。神父与他早就认识,曾是他所读高中的神师。他对天主的信心也恢复了,时常听他说,遇到什么事情后,经过祈祷,把问题解决了。

他在亚太大学的三年,最大的收获是经历了磨难,尽管他面对困难的勇气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好。国内出现一些学生自杀、抑郁的情况,就是因为抵御挫折的能力太差,也不知道解决办法。

在学习方面,天主也没让他荒废,在亚太大学的三年,他仍有时间琢磨他的游戏和动漫,甚至给游戏作曲,我手机的铃声和短信音,就是他做的曲。最令人称奇的是,他利用课余时间,不知不觉学会了日语。他听得懂日本NHK新闻,看得懂日语文章甚至小说,在网可以用日语交流。按他的说法,学日语不需要背单词,看一眼就行,语法也不必学,只要看文章,理解它如何表达就行了。鬼才相信这样能学会日语,除非天主帮他。

我们不知道天主为何让他学日语,因为他既不想去日本深造,也不想在日本工作,但是,天主自有祂的安排,祂赐予的,总是最好的。

儿童的信仰可以自然流露,比如请同学到家里来,当同学对圣像好奇时,可以自然地说明自己的信仰,或者周末同学聚会,可以说明自己什么时候望弥撒,聚会最好错开这个时间,或者干脆佩戴圣像“招摇过市”,让他们主动来问,等等。

总之,宁可得罪人,不要得罪天主,千万不要教孩子隐瞒信仰,一则得罪天主,二来显得虚伪(天主最恨虚伪,记得主耶稣说法利赛人有七祸吧?因为他们虚伪),三是让孩子产生自卑感,以为信天主是件羞耻的事情。如果他认为信天主事件羞耻的事,怎么还能指望他将来依靠天主?如果不依靠天主,又怎么能保证他将来会幸福?

我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不过,由于我是后奉教的,多少带点坏习气,仅供参考吧,切勿模仿!

因为怕孩子被人欺负,所以我教他打架,为了防止他伤着自己的手,我还让他打沙袋。我对他约法三章:第一不许欺负人,第二只能防身,不许主动打人,第三不许和教友打架,因为那些是天主的选民,是带有神印的,“人家打你左脸,就让他打右脸”在这里适用。

每个基督徒都有传教的使命,这是教理里要求的,我当然要告诉他,但我从未跟他讲过什么外教啦,什么宗教政策啦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让他自己去感受吧。我鼓励他交朋友,但不用教内、教外之类词句加以区分。

我想,上托儿所时,这小东西可能以为大家都奉教。

刚上小学时,似乎还不是传教的时机,因为小东西们要决定谁才是老大。记得那时的情形是谁给他起外号,谁对他恶作剧,他就请谁吃拳头。大概是大家认为这种玩法太过火了,于是决定联合起来收拾他,在一次放学后,刚出校门,大家就一哄而上,结果,逃得慢的,都被他打翻在地。

接下来便是一片和平景象,他可以传教了。[偷笑]

我没听说同学们对他的信仰有任何反感,最严重的一句话就是“那就说有点迷信呗”(说这句话的孩子没有挨打)。

孩子上初中时应该禁止他打架,但我把这茬忘了。他们班里有个比他还壮还高的大家伙,每次排队吃饭,他都故意踩这个小基督徒的鞋,经他多次警告无效,于是他向大家伙提出挑战,要和他打架。人家当然不把他放在眼里,伸手就去抓他的领子,被他一拳隔开,同时一拳打中对方的心窝,又一拳把对方打得满嘴是血,牙都被打松了。从此,我禁止他再打架。

我说:“这也太残忍了吧?”他说,老师悄悄在他耳边说:“打得好!”[偷笑]

把孩子托付给天主

在国内,每每看到那些天真、单纯、厚道的孩子,我都忍不住开心地笑起来,可是过后,我的心却会痛痛的,因为不知道这些孩子将来会被培养成什么样。

不想再讲大道理了,直接切入主题。

孩子出生,就应该让他明确伦理秩序。天主给了他灵魂,父母给了他肉身,所以孩子必须恭敬天主,孝敬父母。这是天理,毋庸置疑。

天主给了孩子永恒的灵魂,父母给了孩子短暂的肉身;天主不但给了孩子的灵魂,而且还给了父母的灵魂以及孩子祖先的灵魂,所以天主–我们的在天大父,当受格外的钦崇以及普世人类的朝拜。

天主对人的爱之深,是不难看出的。人是天主按自己的肖像造的。人懂得去爱,那么天主的爱就是人的爱的无限放大。

那个右盗,罪恶累累,但他只是说了句,到了天国,请祢记得我,却获得了永生。耶稣受难时,宗徒中只有圣若望一人陪伴祂,但也只有圣若望一人没有致命。有无数例子可以说明,人们哪怕给予天主那么一丁点儿爱,一丁点儿付出,就会从天主那里获得极大的赏报。

天主是需要陪伴的,就像父母总是希望儿女能多陪陪他们。与忙碌的马尔大相比,主耶稣更希望我们像玛利亚那样,能够多陪陪祂。祈祷、朝拜圣体等都是在陪伴天主,与天主说话。

天主甚至对我们像陪伴父母那样陪伴祂还嫌不够,祂建立了圣体圣事,在我们升天堂之前,他就迫不及待地要与我们的灵魂结合在一起(关于圣体及圣体圣事更重要的意义和益处,请咨询神父)。祂切望我们常望弥撒,勤领圣体。

和父母一样,天主也希望我们常常惦记祂,起床、午休(三钟经)、睡前、三餐都能想起祂。祂也在无时无刻地爱护、保佑着我们。在古代,孩子们早、晚都要向长辈请安的,所以早上向天主请安,晚上念晚课的要求一点都不过分。

天主的胳膊肘从不向外拐。为主耶稣铺路的,是祂的表兄圣若翰,祂的宗徒中有一小半来自圣若翰,宗徒中也不乏主的表兄弟。主耶稣首先把福音带到以色列家……圣阿塔拿修Athanasius在《论道成肉身》中写道,和我犯同样罪的人,已经受到了惩罚。天主不但没有罚他,反而把他打造成了圣人。圣施礼华在《道路》中写道,对我们来说,没有判官,只有父亲。是的,对于不信教的人来说,天主可能是个严厉的判官,但对于籍着圣洗而获得神印的我们来说,祂只用家法。本来该打二十大板的,结果只打了三大板。有些孩子知道闯祸时如何哄父亲高兴,让父亲转怒为喜。我们也同样可以哄天主高兴,一旦犯错立即告解,真心痛悔,妥当补赎。这样做,天主早把我们的错抛在脑后。

但是,“爱之切,恨亦深”。如果我们不理祂,冷落祂,不爱祂,真的会很伤祂。

信仰冷淡是很危险的,就好像一个人游走在福、祸之间,往左又不情愿,往右还怕天主惩罚。《道路》第325条是这样写的:“根据圣经,对于不冷不热的人,天主要把他们呕吐出来。”关于那个仆人把金元宝埋在地里的比喻,也表现出天主对不冷不热之人的恼怒。

让孩子生活在天主的呵护中,教会他与天主亲密交谈,使他沉浸在天主圣爱的喜悦中,他的人生必定绚丽多彩!

把孩子托付给天主,比托付给任何人都安全、可靠。

远离民主式家庭教育

很早就听说西方主张用民主的方式教育孩子。所谓民主式教育就是:

1、取消父母的权威,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

2、以协商的方式管教孩子。打骂是绝对禁止的。在美国,你要敢在大街上打骂孩子,马上会有人报警。(有一次,我表嫂听说女儿和一个黑人搞在一起,立即赶到美国,禁止男孩进门,也禁止女儿出去,结果男孩报警了,我表嫂差点因非法拘禁罪被警察抓起来。)

3、让孩子自由发展。就是说,孩子想干嘛就干嘛,除非父母有高超的谈判技巧,否则别指望孩子能听你话。

很多年前,在中央电视台上看到一位教育专家讲民主式教育,在谈到如何让孩子做家务一节,她说:“你下班回家后,可以坐下来说’我真累啊,做不动家务了,要是有谁来帮帮我该多好啊’。用这种方式感动他。”

这也太没档次了吧?靠撒谎博得同情?

几年前,我外甥女从加拿大回来,和我说起中国的家庭教育,她说:“中国父母真坏啊!非逼着孩子读她不喜欢的专业…”总之,中国父母让她深恶痛绝。我心想,中国父母真可怜,即使孩子没有变成白眼狼,也会有人把他变成白眼狼。

我的姑姑,把三个孩子全部送到美国。他们都已在美国成家。老俩口去了趟美国,发现孩子们都指望不上,于是决定回国独自养老。

几个月前,我同学的太太突然情绪失控,嚎啕大哭了几天,认为自己的孩子白养了。孩子现在美国。在美国,孩子是没有义务赡养父母的。去美国投靠孩子,实质是投靠美国的养老院。

我认识一位美国老太太,极其虔诚的天主教徒,已经有90多岁了。我问她,她现在和谁住在一起?她没好意思答复我,过了很久才告诉我,她的孩子们常去看她。她是个有钱人,所以可以自己住,雇人照顾她,否则,尽管儿女满堂,也得住养老院。

在过去,美国的孩子还是很有出息的。他们从小就会做家务,很早就能独立,而且勇敢,自信。现在的美国孩子,懒惰,懦弱,最主要的是:不招人喜欢。美国的啃老族越来越多,他们不肯离家自立。新闻说,有对父母因此绝望至极而选择了自杀。

当年我孩子要出国留学,我定了三条原则:1. 全家人必须在一起;2. 该国必须有我们的亲友(我拒绝孤苦伶仃地流落异国他乡);3. 可以实践我们的天主教信仰。选来选去,最后就剩美国和菲律宾这两个英语国家。

我觉得美国的家庭观念与我的相差太远,于是咨询一位美国朋友,当然也是教友。她认可我的顾忌,并说,你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要有思想准备。我又给美国的主业团写信,表达我的担忧。给我回信的是位神父,他说,你和你的朋友述说的情况都是事实,但是,我们在努力,让美国恢复传统的家庭观念。我心想,就靠这几个主业团的难兄难弟恢复美国传统,不知要等到哪年哪月了。于是,我们决定不去美国。

搞民主式教育的专家们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孩子生下来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没法不自我,那么个毫无自理能力的弱小生命,当然需要父母的呵护。所以,他饿了就哭闹,不舒服也哭闹,目的就是要让大人照顾他。但孩子长大后,就需要管教了。管教孩子是个乐趣,它是天主赐给父母的礼物,也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你可以把孩子塑造成任何你想要的样子。你培养他节德,他的情商就高,你培养他勇气,他就变得勇敢;你也可以把孩子塑造成自己的翻版,你赞同什么,他就赞同什么,你反对什么,他就反对什么。等孩子大了,你还会惊奇地发现,他会关心你,照顾你。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都有他可爱的地方,但前提是:你要管教他。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挺好,将来不吃亏。可我的外祖母却常教导我,不要怕吃亏,吃亏穷不死。实践证明,尽管我经常吃亏,但吃亏的损失根本无法与我的收入相比。不怕吃亏的习惯能培养人的大度、宽容,忠厚。人们都喜欢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所以他攥钱的机会就比自私鬼要多。

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且不说即使大学毕业也不见得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面试时候不是看你的学历怎么样,而是看你这个人怎么样),纵然工作了,如果不具备基本的品格修养,恐怕没有什么升迁机会。我的一个同学,在中科院工作,后来发现自己没有任何提升机会,便去加拿大读博士,毕业后留在加拿大的一个超市当维修工。

大概是受媒体的影响,有些人误以为搞企业的都是坑蒙拐骗的,富二代都是纨绔子弟。可实际情况并不全是这样,我遇到很多企业家,尽管他们不是基督徒,但都能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那些靠坑蒙拐骗起家的人已经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靠政府扶持的企业除外)。我也遇到一些失败的企业家,我知道他们的问题出在哪儿:品格上有缺陷。

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其实很注重家庭教育,因为谁都不想养出个败家子。这些富家子弟可能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他们的老子绝对会教他们如何做人。我周围的人对现代年轻人的普遍印象是:没有责任心,没有敬业精神,只想少做事,多攥钱。比富二代相差甚远。

西方传统学者会著书研究一些名人的失败,他们首先分析的就是这个人的品格,论述是哪些品格缺陷导致了他的失败。最近爱看一些古典小说,经常会看到作者说某某人很human。意思是“他很是个人”。在心理学上,品格character被称为人格personality。说这个人很human,就说明他的人格是完整的,无需再用其它赞誉之词。所以,培养品格,就是培养人格。如果一个人的品格或人格有重大缺陷,根据那些作者的意见,他就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的人。

我年轻时读过一本英语教材,是英国人写的,作者说有两个词很重要,一个是pleasant(令他人愉快),另一个就是character(品格)。作者说,一个人如果拥有这两样东西,那就很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