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嗣位时年仅八岁,不能亲政,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领尚书事,主外,霍光请昭帝长姊鄂邑公主照顾昭帝饮食、起居,主内。所以起初的诏书都出自霍光,昭帝只管盖印而已。霍光沿袭汉文帝的做法,与民休息。”
“上官桀、其子上官安、桑弘羊等营私舞弊,被霍光阻,欲除之,他们与燕王刘旦串通,诬告霍光,昭帝看了弹劾奏折,搁置不理。上官桀等入宫探问,昭帝笑而不答。翌日上朝,霍光闻燕王弹劾,不敢进谒,昭帝让他进来,光免冠谢罪,昭帝说:“将军尽可戴冠,朕知将军无罪”。霍光问陛下如何知道?昭帝说:“将军至广明校阅,往返不到十日,燕王远居蓟地,怎能知晓?且将军如有异谋,何必需用校尉,这明是有人谋害将军,伪作此书。朕虽年少,何至受愚若此!”其时昭帝十四岁。”
汉昭帝十八岁亲政,二十一岁驾崩,在位十三年。
民生: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汉书·食货志》
祭祀:“昭帝即位,富于春秋[还年轻],未尝亲巡祭云[等]。”
“昭帝无子,霍光等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时年二十岁。刘贺放纵无度,专喜打猎,郎中令龚遂屡谏不听。值朝廷遣使来接,刘贺才阅诏书数行,便喜得手舞足蹈,立即启程。行至济阳,要买长鸣鸡;抵弘农,见路上多美妇,命大奴善暗中物色,劫到驿馆,供其享乐。朝使闻之,告白龚遂,遂问刘贺,贺矢口否认,遂斩大奴善。”
“刘贺入宫,更是欣喜若狂,沉溺酒色,奏乐弹唱,不顾丧期。霍光忧之,与大司农田延年请皇太后废刘贺,另立新君。刘贺废,只当二十七日皇帝,“霍光特送入昌邑邸中,才向贺告辞道:‘王所行自绝于天,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此后不得再侍左右了。’随即涕泣自去。”
霍光等只得再议立帝,选中有德行的武帝曾孙刘病己,是为汉宣帝。俗话说物以类聚,有德行的皇帝身边必多良臣,汉朝大治。
“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乃立梁丘《易》[梁丘贺的《易传》{易经注释本}]、大小夏侯《尚书》[尚书解诂]、穀梁《春秋》博士。”
宣帝崩,寿终四十三岁,在位二十五年。
民生:宣帝即位,用吏多选贤良,百姓安土,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以善为算能商功利,得幸于上,五凤中奏言:“故事,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谷,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又白增海租三倍,天子皆从其计。漕事果便,寿昌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昭帝、宣帝之兴,史称昭宣之治。
宣帝的祭祀同武帝,只是更多地去泰畤。
太子即位,是为汉元帝。元帝敬天甚恭,亦谦逊,但仁有余而明断不足。
宣帝已预选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箫望之、太子少傅周堪辅佐元帝。
元帝虽重用箫望之与周堪,但也宠信宦官石显,以为宦官没有家室,不会争权夺利。箫望之等上奏削宦官、外戚[史、许两家]的权力。石显闻知,串通史家和许家奋力反击,元帝不能明断是非,结果箫望之被击败,自杀。元帝闻之大哭,诘责石显太过,但不忍杀石显等人。
“元帝多病,深居简出,命石显代为闻奏,显乘机党同伐异,任人唯亲。石显知元帝好儒,倒也举荐儒生,只要这些人阿附于他。这样一来,治国、直言之才,不见得被录用了。”
“元帝时灾害频发。大水、大旱、地震连年不断,致使国力下降。”
误把美貌的王昭君送出塞,也是元帝的杰作。
元帝驾崩,享年四十二岁,在位十六年。
民生: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上从其议,皆罢之。又罢建章、甘泉宫卫、角抵、齐三服官,省禁苑以予贫民,减诸侯王庙卫卒半。又减关中卒五百人,转谷赈贷穷乏。其后用度不足,独复盐铁官。《汉书·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