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的天主

根据《史记》的记载以及《尚书》中《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三篇,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五帝与上天建立的紧密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帝王是天子。所谓天子,就是上天的儿子。如何有此称谓?五帝时代,人对上天都有敬畏之心,如果没有上天同意,谅他们也不敢自称天子。从正史中,我们只能找到些佐证。如《尚书•高宗肜日》:“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天胤: 上天的后代。尚书译文:君王继承王位,要恭敬地对待百姓,臣民百姓也都是上帝的后代}”;《诗经·大雅·烝民》:天生烝民{庶民},有物有则{有万物也有法则}。既然这样,那么帝王自称天子也不为过。又如《诗经·周颂》祭祀周武王时说:“昊天其子之{上天把他当作儿子}”。可见时人知道上天视君王为儿子。古本《春秋公羊传》有“天子僭{超越…的权力}天,諸侯僭天子,大夫僭諸侯,久矣”之语。这是指当时的乱象,正确秩序应该是天子的权力不得超过上天的权力。从这层伦理关系看,天子与上天的关系最近。

2、帝王受命于天,由帝王代天行使权力。《尚书》说:“天叙有典{上天要求伦理秩序},敕我五典五惇哉{我们就颁布五典五惇的诫命}!天秩有礼{上天要求礼节},自我五礼有庸哉{我们就实施五礼}!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我们就落实五服五章}!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我们就执行五刑五用}!”

3、上天赏善罚恶,对帝王的要求尤其高。帝王必须恭听天命,祭祀上天自不必说,帝王自身要戒淫逸、远奸佞、行宽仁…还要教化百姓顺天意、知仁爱、修善德…。虞舜欲将帝位禅让给大禹时说:“慎乃有位{即位后要谨慎啊},敬修其可愿{恭敬修炼道德美善}。四海困穷,天禄{上天赐你的福禄}永终”[出自《大禹谟》]。

帝王怎么获悉天意呢?纵观正史、《尚书》和《诗经》,主要有五个途径:

1、与上天神灵沟通。但要达到此境界,必须修德,使自身道德水平达到极高的程度,才能体察天意,达到神灵沟通的境界。周文王是公认的道德高尚的人,所以《诗经》中有“文王陟{升}降,在帝{天帝}左右”[诗经·大雅·文王],“帝谓文王…{天帝对文王说…}”[诗经•大雅•皇矣]等记载。这就是与上天的神灵沟通,很像天主教的默观。

2、祈祷。古代祈祷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祭天时的祈祷,叫颂祷;二是私下里的祈祷,叫私祷。私祷就很随便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呼求老天爷。比如虞舜受父亲、后母、弟弟的虐待,每天向天嚎啕大哭{出自尚书},这也是私祷。又如《论语》讲,孔子{全名“孔丘”}病了,说:“丘之祷久矣”。

3、体察民意。既然民是上天所生或是上天的后代,所以民意也可能反映出天意,帝王要谨慎辨别。“天矜{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出自尚书]

4、询问圣人。因为圣人德高望重,所以能够洞悉天意。

5、卜筮。卜筮从黄帝时就开始了,后来周文王总结古人的卜筮经验,写下《易经》。但是孔子警告说,易经没有学透就卜筮,反而有害。[出自礼记]

对比圣经,古人所敬的天,与天主教所敬的天,其实是同一个天。上天无形无像,但又无所不在。曾读过一篇文章,其引经据典,得出的结论与拙作无异,但作者称上天不是神。如果神是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原始天尊等形象的话,我也认为上天不是神。其实当年罗马帝国迫害天主教会的时候,就把天主教徒视为无神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