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之:舜帝

虞舜服丧三年后,本欲让位给丹朱,自己到黄河南岸躲了起来,但人们都归附于虞舜,有事仍然找他。虞舜只好称帝。虞舜虽由平民登基,但却是颛顼的后裔。

按《史记》与《尚书》,虞舜登基后,乘玉辇去向父亲请安,毕恭毕敬,以尽子道,又将弟弟封为诸侯。虞帝治国:

频敬天:每五年在十二名山封禅一次。封禅为祭天大典,按康熙字典,封禅方式为:铲小山上的土{称为“禅”},把土运到名山上,堆土筑坛{称为“封”},然后以此坛祭天。最重要的封禅地为泰山。

布“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民风大变。

行“五典”{即五常:仁、义、礼、智、信};天下明德。

正“五品”{即五伦: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百姓亲睦。

减”五刑”:把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刑减为流放。又用鞭刑惩治官员犯罪,用戒尺管教学生,有些罪可用黄金来赎,对由灾害等非人为因素造成的过失,给予赦免。只有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才施以刑罚。虞帝还再三叮嘱:谨慎啊,谨慎啊,可要谨慎使用刑罚啊!

用圣贤:高阳氏有八位有圣德的人,被世人尊为“八恺”,高辛氏也有八位德高望重的人,被世人誉为“八元”。这十六个家族,历代有德,不辱其祖。虞帝让八恺的后代掌管土地,让八元的后代传播五教于四方。虞帝知人善任,启用众多贤臣。

诫州牧{当时有十二州}:“谨慎啊!要敬授民时,不违时令。安抚远方的臣民,爱戴中原的百姓。敦厚德行,信任善人,疏远奸佞小人。四方的少数民族受到感化,就能俯首称臣,倾心归附!”{尚书白话译文}

广纳言:开放四境,听取各方意见。

惩四凶:帝鸿氏后代,蔽仁义,喜作恶;少暤氏后代,无信义,善虚伪;颛顼氏后代,不可教,不知礼。缙云氏后代,贪吃图财。虞帝把他们流放到边远地区。从此,人们说海内没有恶人了。

虞帝重视对帝王和贵族贵族子弟的教育,要求他们正直而温和,宽厚而严谨,刚毅而不暴虐,平易而不傲慢。

四海之内,人们无不称颂虞帝的功德,远达南方的交阯、北发;西方的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的山戎、发、息慎;东方的长、鸟夷。

天下开明的德政从虞帝开始,且被后世各代贤君所效仿。

[为方便读者查阅古籍,本文故意不用“尧帝”、“舜帝”的称谓,因为古籍多用唐、虞,甚至并成一词,用“唐虞”称呼尧、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