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思维模式

迄今为止,发现三种思维模式。其一就是基督宗教的逻辑思维。民调显示,美国人的智力大不如从前,因为很多人放弃了基督宗教,同时也失去了逻辑思维能力。

其二是日本的片段式思维。他们脑子里会形成各种片段。最简单的就是将这些片段叠加起来,形成一种感受,比如《北国之春》的歌词,我们看到的是些记忆片段,但这些片段叠加起来就形成了浓浓的乡愁。

在问题的思考上,他们也是如此。他们搜寻一些记忆片段,对这些片段进行思考、归纳、总结,最后形成一个观念或主张。所以,尽管日本出的思想家远不及逻辑思维国家多,但他们有极强的自省能力。

我原本不关注日本的右翼思想,但最近,一些右翼的文章流入我的日本天主教群,所以值得讨论一下。日本通过对以往记忆的总结,得出了几个结论:

1、美国只关心本国利益,不惜牺牲他国利益。

2、民主只会弱化一个民族。

3、日本什么都变了,唯有国旗没变。日本国公元前600多年就形成了。正是日本的传统价值观使日本延续至今。所以要恢复日本的传统价值观。

4、日本年轻人已不像日本人了。传统的日本男孩应该勇敢、尽责、有献身精神。

5、日本不能再受美国的保护,否则日本民族无法成长。日本要有自己的正规军,独自防御外来的威胁。

如果这种反思被普遍接受,日本会再次崛起。

第三种是中国的发散式思维。这种思维习惯源自对各种思想持开放态度。即使在基督宗教以前,古希腊还有对异端邪说的判断,中国古代罕有。对于各种思想,其实国人只关心结论性的断语,至于怎么推理出来的,并不关心。

偶读《东坡志林》,发现苏轼有很多感想,但都是“难怪道教说……”,佛教说“……很有道理”,“尚书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也。”苏轼做过高官,而且是大文豪,然不见其用纵向思维,挖掘出一些深刻的思想内涵。令人遗憾。

人说每读一次圣经都有新的收获。其收获来自内省,否则等同于重读一遍毛毛虫语录。

海纳百川之后,人们不必反省了,因为他们可以找到各种适合自己胃口的“真理”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同时指责他人的不义。“人做事,天在看”,必定是说他人的。“无毒不丈夫”,必定是给自己找借口的。

发散式思维的优点是想象力丰富,但宋朝有了科举制度,明朝有了八股文,然后还统一思想,于是人们的心思用在寻找符合要求的答案上。即使想象,也得按要求想象吧?

进而人们开始考究说话的精辟。刚奉教时,一修士对我说,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说“己所欲,施于人”,以此说明天主教比儒教更高一筹。我想,孔老夫子或许还有其它的话,比我主说的还要精辟。可是,比这干嘛?不是说好救灵魂得听耶稣的训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