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听北京燕山出版社赵珩总编讲“人文奥运”,其中涉及中国文化。他说天桥的杂耍、地坛的庙会等都不是中国的主流文化,这些只能算作民俗。影响中国的主流文化是士大夫文化和宫廷文化。他说得很有道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还没低档到只会街头杂耍的程度。同样道理,我们在了解西方文化时,也应知道什么是它的主流文化,什么是民俗、什么是糟粕。
有人误以为住着洋楼、品着白兰地、喝着咖啡便是享受西方文化了。其实那就是西方的民俗。
那么什么是西方的主流文化?是色情文化,享乐主义?我们试想一下,淫荡、乱交、享乐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吗?中国有孔孟之道、儒家思想,它奠基了华夏文明。中国文化崇尚克己,认为一个人要想造就一番大事业“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诚然,我们也有妓女,甚至是挂着“二奶”美名的高级妓女,但这只能算作糟粕。西方有色情文化,也有享乐主义,但同样被西方人认为是糟粕。西方的主流文化是基督宗教,它奠基了西方文明。西方的社会精英们同样知道克己,同样在努力塑造品格的完美。在美国扫黄比中国还彻底,对色情文化已形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势,因为美国有85%以上的人是基督徒,他们拒绝色情文化,拒绝享乐主义。
一些外国商家为了推销产品,自然会通过广告、媒体等各种渠道渲染享乐主义,让人们误以为这就是西方文化,否则怎么刺激消费?于是便出现这样的现象:外国厂家在给西方人设计产品时,注重功能的强大,在给中国人设计产品时注重款式、新潮而功能却大打折扣。在德国,连出租车都是奔驰的,在中国,把几个露腿美女放在奔驰上竟可以卖出天价。美国人穿衣喜欢考察衣料的质地,中国人喜欢名牌,价格昂贵而且还不见得舒服。更有甚者,遭美国百姓唾弃的性感娃娃,却堂而皇之地摆在中国的柜台上。表现男童、女童友谊的塑像,到了中国却成了两个孩子亲嘴。大家之所以对此见怪不怪是由于我们以为这就是西方文化,以为这就是西方的生活方式。去年在电视上演出过几部法国电影,不是偷情,就是一夫多妻,以致人们再次认同法国人就是这么浪漫。其实法国的良家闺秀占绝大多数。
色情文化、享乐主义就是西方的糟粕或称垃圾文化,登不了大雅之堂。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中国人已不会轻易上有形洋垃圾的当了,但对文化领域中无形的洋垃圾,醒悟者不多。这源于中国早期的极左宣传和新闻封锁。为了诋毁西方,我们把西方描写为“灯红酒绿,物欲横流”的地方。文化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所以我们在引进外国文化作品时,有意剔除弘扬西方传统美德的作品,因为那些都源自“精神鸦片”——基督宗教。只要是反宗教的,无论其思想意识有多么肮脏,照样会被引进。司汤达那令人恶心的《红与黑》在中国就很畅销。到最后,我们已无法理解西方人的正常行为了:
已故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呼吁发达国家免除非洲国家的债务,当发达国家免除非洲国家债务时,我们的媒体却在猜测发达国家背后的政治动机和经济动机。
当美国发起“真爱等待”贞节运动时,我们的“一夜情”正在悄然兴起。
当西方重提商业伦理时,我们的假冒伪劣正大行其道。
当西方人牢记耶稣的教导:“神贫的人是有福的”,我们的媒体却充塞着如何买一辆新款宝马以享受高品位的人生。(西方人的富人也买好车,但不会将物质生活视为“高品位的人生”。)
现在我们只知道西方的富裕、舒适,却不知道他们中的大部分,尤其是社会精英,都是基督徒,不知道他们的宗教生活,更不知道他们的基督宗教思想。这样,我们对西方人和西方社会的判断会有多少准确性呢?我们滤掉了西方文化中的精髓,涌入中国的却是西方的垃圾文化——这才是真正的精神鸦片,受毒害者不在少数。
西方还有一些始终被认为是西方传统的文化垃圾,比如个人主义,它在西方一向遭到口诛笔伐,我们现在却全盘接受,于是便有了忧郁症这样的新生事物。当一个人只为自己活着的时候,自然会产生心灵空虚,并且它使我们丧失了“先天下人忧而忧,后天下人乐而乐”的雄心壮志。
当西方的基督徒们结合自己的信仰研究中国文化的时候,在他们熟读孙子兵法的时候,我们却在拣西方的文化垃圾。西方是有一群社会渣子,他们在不断兜售这些垃圾文化。显然他们在中国找到了市场并且很兴奋。有位反传统人士甚至叫嚷:“我要搬到中国去住了。”因为在中国,色情文化、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一样没少。事实上,西方的二流子们确实把中国当成了“自由国度,极乐世界”。曾经发生的“流氓外教”事件就是一例。美国的大学明令禁止教师与学生约会。这位美国老兄到了中国真可谓如鱼得水,岂止是简简单单的约会。难怪他激动万分,在博客里与友人分享他的中国探险,结果引起中国网民的众怒。
我们试图在多少年之后赶超美国,那么我们应该学习其文化精髓(至少也应了解),还是和西方的社会渣子们同流合污?明眼人都会给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