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主业团的成功者多?

主业会成员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既有CEO、大学教授,也有工人、农民。主业会招收成员从不挑剔,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的灵修指导定会所有人都成为他所在行业的精英。主业会的灵修不针对远离世俗,度超性生活的修士,而是专门针对在世俗岗位上工作的平信徒。它的灵修指导非常有针对性。

也许有人会说,做世俗工作灵修会有多大帮助?从世俗层面讲,一个人如果想成为精英、成为领导人物,无论他是否有信仰,他都必须具有精英的素质和领导人物的品格魄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素质,再好的机会也会从他手中溜走。专家们说,一个人的成功与否30%靠他的智商,70%靠他的情商。而情商所探讨的便是素质与品格的问题,并且情商教育里采用的几乎都是天主教会的教义,比如待人宽容、诚实,等等,只是它去掉了宗教信仰成分,使人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缺憾。天主教会的灵修指导才是最完整的情商教材。情商教育只是告诉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格才能在职场或商场中获胜,并给出了成功的案例。但是,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仅仅知道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格是远远不够的。主业会的灵修向会员提供系统的训练,主业会的神师向会员提供每一个细节的详细指导,针对不同的人定制不同的灵修方案。这还没完,主业会训练人如何让天主来帮助你改变自己,充分发挥天主子民的优势。这对品格培养来说是个超值保障。最后,主业会向会员提供百战百胜,无坚不摧的“秘籍”。我们知道,一个人再聪明,再有能力,与天主的智慧相比,他的能力只是零。主业会让成员学会如何空虚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天主的工具,让天主通过你的手,在职场、在商场、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工作,那还有不赢的道理吗?精英就是这么打造出来的!

从超性层面讲,正如有人抱怨的:“我祈祷致富、祈祷获得成功,但天主为何不给我?”我们想想,天主最希望人有个什么样的结局?毫无疑问,祂希望人将来能够升天堂,和祂在一起。但是,如果天主相信某人一旦获得了财富和权势就会堕落,还会给他吗?那不是把他害了吗?因财富和权势而堕落的大有人在。教外人有,教内人亦有。也许有人会说:“我不会!我发誓,一旦我有了钱,我会捐给教会,我会…”省省吧,去问问那些堕落的人,他们当初创业时所发的豪言壮语决不比任何人差,但最终还是没有经得起诱惑:包二奶、离婚、过堕落的生活…在天主教中不乏其人。天主对人的了解必定比人了解自己要透彻得多。所以除非人具有良好的素质与品格,能够抵御因财富和权势所带来的诱惑,否则很难期望天主会赐予。而良好的素质与品格是靠灵修来锻造的。

一些人对主业会的不断壮大而担忧,尽管毫无道理——因为主业会成员效法耶稣用宽容和爱待人,社会多一些这样的人只有益处,但是这也反映出主业会确实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精英,他们不是远离世俗的陌生人,不是任人宰割的受气包,而是领导社会潮流的精英。

主业团问答

主业会在成立之初就有人提出疑议。主业会是1928年由圣施礼华创办的。当时还不能称其为会,只是一个26岁的年轻神父(圣施礼华)指导几个青年人度一种全新的灵修生活。主业会的主要精神是:任何诚实和有用的工作,都可以变成一种神圣的事业,为了侍奉天主,没有一个行业是属于次等的。成圣的意思就是:圣化本身的工作,籍着工作圣化自己;籍着工作去圣化他人,这样,他们便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天主。在圣施礼华看来,耶稣三十年的世俗生活和木匠生涯绝对不是毫无意义的。它向世人展示世俗工作的意义,正如《创世纪》所载,天主要和人一起分享祂的工作:“上主天主将人安置在伊甸的乐园内,叫他耕种,看守乐园。”[创2:15]

然而许多世纪以来,一般人普遍认为,要过一个以天主为中心的生活,必需要一些保障和动机,来确保与世俗的一段距离:隐修院、贞节、神贫和服从的圣愿,独特的修服,祈祷、补偿和静默的规诫,对礼仪和圣事的投入等等。因此对于一个年轻神父提出的、通过世俗工作成圣,一些人对此有疑义也是自然的。其实天主教会是个十分包容的教会,它有无数善会,每个善会的宗旨和指导思想都有各自的独特性,它使天主教会更加色彩斑斓。不能说哪个善会对,哪个善会错,它们都符合教会的传统教义,只是着重点不同罢了。

主业会是个固守教会传统的善会,这个传统本身要求天主教徒忠于教会。在圣施礼华的著作里,有不少是关于热爱教会的,但没有任何忠于教会的附加成分,只是要求会员尽天主教徒应尽的本分,所以把主业会描绘成天主教会的“秘密警察”是毫无道理的。在另一方面,又有人说主业会不忠于教会,而是忠于教宗,是教宗的“党卫军”。 忠于教宗、服从教宗是教会法典要求的,也是天主教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施礼华从未著书教人如何忠于教宗,尽管他本人从不掩饰自己对教宗的忠诚。主业会对教宗的忠诚也没超过法典要求的部分,说它是教宗的“党卫军”更是无稽之谈。

主业会强调教会的传统,有人反对也不足为奇,对那些主张脱离教廷、女性司铎、司铎结婚、解放神学的人来说,主业会无疑是在唱对台戏。

还有人说主业会秘密吸收成员,甚至质问主业会为何不公布成员名单?这显得很滑稽,首先天主教哪个善会在招收会员时登报做秀了?其次主业会有必要公布成员名单吗?难道就是为了满足一些人的好奇心?

一些人不喜欢主业会,这没什么可惊讶的。对于个别没有信仰的人来说,一方面他们希望天主教会能够提供更多的慈善,另一方面他们希望天主教徒和他们一样没有信仰。对他们来说,一个好天主教徒应该是助人为乐但又屡屡犯戒。这就像有人听说和尚偷着吃肉而发出会心微笑一样。但是,也有很多人是非常支持主业会的。他们想成为主业会协助人,这些人不但有天主教徒,还有新教徒、其他宗教人士、甚至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他们被主业会成员的热情、真诚和爱心所吸引,他们慷慨解囊支持主业会的事业,同时也愿意接受主业会的灵修指导。居然会有非宗教人士愿意成为天主教主业会的协助人,这又是个新鲜事物。当年圣施礼华看到有那么多人愿意支持主业会,不得不请教宗恩准,允许主业会接纳非天主教徒为协助人。

诚然,主业会也确有让人感到“神秘”的地方。首先,主业会是会(Order),而且是天主教唯一的只吸纳平信徒的会。它的运作模式、指导思想、灵修方式都是前所未有的,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人产生好奇心。

其次,它的成员在各个世俗岗位上工作,而同时又接受非常宗教的灵修指导。我们知道,灵修是很私人的事情,所以人们通常都不愿意对外讲,就像人们不愿意说自己都办了哪些告解、自己与心理谈了哪些病情一样。作为天主教徒,按理说应该表明自己的信仰,为耶稣作见证。但主业会不坚持会员非得表明自己是主业会成员。这主要是从隐私保护的角度来考虑的。需要注意的是,主业会从不要求会员为自己的身份保密。事实上,主业会的《新闻摘要》杂志上几乎登满了会员的照片和见证。

再者,主业会的传教模式与当地教会有所不同。主业会的传教方法是非常低调的。它不办慕道班,不搞集会,而是在亲友、同事之间传教。圣施礼华认为只有你成为好员工、好同事、好朋友的时候,人们才能从你身上看见耶稣,你说的话才值得信赖;与朋友交心比在大庭广众之下的演讲更有效果。因此,主业会的传教鲜为人知,但成员却在不断增加。这可能也算它的“神秘”之处吧。

最后,人们往往把主业会成员和主业会混为一谈。有人说某某学校、某某机构是主业会的,其实这些都是主业会成员自己出钱办的。主业会仅向会员提供灵修指导。当然,这些学校可能会邀请主业会神父来常驻,但学校的资产都不是主业会的。正如一位美国神父所说:“主业会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实体,那些(实体)都是会员们自己办的。他们经常会干一番意想不到的事业。”这位神父不是主业会成员,但他为教会有主业会而感到高兴。

如果把度虔诚信仰生活的人都视为怪人,那么他们的做很多事都可以被视为令人费解的秘密。

圣施礼华《道路》简介

圣施礼华所著的《道路》可谓是主业会培养精英的法宝。当圣施礼华神父撰写这本书的时候,曾花了无数的时间为马德里大学生及工人指导灵修。他特地为这些大学生写了《道路》一书。圣施礼华既是神父,也是法学博士、大学教授。他对大学生的理想与抱负有着深刻的了解。圣施礼华教自己的学生默想,不给他们讲一篇大道理,只给他们一个主要观念。学生们按照这个观念为了个人的神益而去存想。这种个人的反省能引领他们与又是父又是朋友的天主谈心。他的学生们体验到这个方法很有实效;因此才要求老师把默想的主要观念收集起来,编辑成册。

本书的吸引力之一是它直接、交谈式的文体,亲切而深具人性的格式。正如一位书评家在罗马观察报所说:“施礼华蒙席写出了一本异常的杰作。他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写成短句,这些短句直攻人心。《道路》是用一段段的,却又完整的句子所组成。”根据1991年的统计,《道路》已发行了三百九十多万册,翻译成四十一种语言,这本1934年出版的灵修著作在短短六十年间会有这么大的发行量,足见它的受欢迎程度。

《道路》已使无数人受益。下面是主业会东南亚区资讯社期刊《新闻摘要》2006年第二期里关于《道路》的见证:

《道路》正在等着我

一天我感到有些沮丧,决定外出振作一下自己。我到一家书店去找一本关于我国刚度过的危机的书。我找不到那本书。反而,《道路》却在那里“等着我”。我经常感到好奇,渴望获知关于圣施礼华的信息。我有一张他的祈祷卡,虽然我忘记了是谁给我的。我实际上不能解释当我开始阅读《道路》时对我的意义有多重大。它带领我更明确地重新发现天主。我一直是一个天主教徒,但直到现在我还未发挥我信仰的力量,那其实是强而有力的武器,它给人支持和力量,它使我们的所有行动都有价值,它是我们认识天主给予我们的每一事物及每一天的途径。我现在40岁,有两个女儿及一个极好的丈夫。我热爱耶稣并感觉到离祂很近。(施方济根据英语原文稍加修改,以使译文符合大陆汉语的表达方式)

再一次多谢你。

J.,乌拉圭

2006年3月11日

当然,《道路》不是一本休闲小说,不能一扫而过。读过每一句话,都要有充分的时间默想。古人说人生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造就一番大事业,必须要下功夫。你有很好的智商,说明你已有了30%的成功把握,现在是为剩下的70%奋斗的时候了。只要去掉浮躁情绪,静下心来,认真阅读、默想《道路》,必会有极大的收获。

做灵修不是学习如何与人相处的“计策”,而是学如何改变自己,从点点滴滴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品格。只有通过努力,甚至是痛苦的努力才能百战百胜。

主业团简介

我们知道,天主教会的堂区是世俗的,而会(order)则是默观的,比如本笃会、耶稣会等都是默观的,会员们过着祈祷的默观生活。一般来讲,但凡称作会的,会员都是由神职人员组成的(尽管方济会有平信徒可以参加的第三会,但它不具备主业会“自治社团”的特征)。但是,主业会却是天主教会中唯一只吸纳平信徒的会,为有别于由神职人员组成的修会,主业会的会英文叫institution,这个词也可译作“社团”。 现在主业会的正式官方称谓为“主业社团”。

既然是会,主业会必然有会的特点,比如会员们都要过默观生活。按主业会会规要求,会员们每天都要望弥撒,早、晚要分别祈祷半小时,每天要念玫瑰经,有的会员中午还念三钟经。但从另一方面讲,主业会会员都是平信徒,他们都有自己的世俗工作、有的还有家室。他们要在社会上谋生,要与家人在一起,这与在修道院里过默观生活的其他会的会员有很大不同。

主业会有男会和女会。每周聚会或避静时男会和女会是分开的。即使夫妻都是会员,在聚会时他们都要回到各自的男会和女会去。有人不赞同这种做法,认为几对夫妻在一起分享效果会更好。但是主业会是会,男会和女会的区别与本笃会和德兰修女会的区别一样。如果我们能理解修士和修女是分开避静的,那么也不难理解主业会的男会员与女会员为什么分开活动。当然,几对夫妻如果愿意,他们完全可以利用额外时间在一起分享,但这是他们的自由活动,而非主业会安排的活动。

加入主业会无需发愿,这有别于为神职人员设立的会。主业会与会员采用的是契约制,你愿意接受主业会的灵修指导,你就可以加入主业会,哪天你不想再接受它的灵修指导了,就可以解除契约,退出主业会。这与社会上传闻一旦加入主业会就很难退出有很大出入。

主业会有独身会员,但他们仍是平信徒,仍需要有份世俗的工作。为了便于这些独身会员更好地过默观生活,主业会为他们建立了一些中心。独身会员们便住在这些中心里,中心里有小堂,他们每天早上在那里望弥撒,弥撒后祈祷半小时,然后去上班。这些中心也是其他会员活动、聚会的地方。《达芬奇密码》里称主业会里有修士,这纯粹是因为作者不了解主业会。

和其他会一样,主业会会员也是有神师的。主业会神父便是会员们的神师。神父与独身会员们住在一起,但神父属于主业会里的圣十字架司铎会。

也和其他国际性会一样,主业会的总部在罗马,归属于教廷的主教部,主业会现任总监是主业会创办人圣施礼华的第二任继承人蔡浩伟(Javier Echevarria)主教。主业会在很多国家都有监督,指导该地区的主业会。人们对主业会最大的误解之一是以为主业会是个组织。其实主业会只是个向人们提供灵修指导的会,而且是个非常松散的会。主业会成员归属于当地教区,也就是说主业会成员和其他教友一样要在当地堂区受洗、坚振、婚配、葬礼等。由于他们要接受主业会的灵修指导,在有主业会神父的地方,通常要望主业会神父的弥撒、找主业会神父办告解,仅此而已。

主业会在教会的法律框架下属于“自治社团”(Praelatura Personalis),但这里的“自治”没有自治区、自治县这种“自治”的概念。拉丁文Praelatura Personalis直译过来就是:“个人灵修的地方”。这个称呼源自梵二“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第10条,这一条是教宗保禄六世于1965年12月10日宣布的。在该法令中Praelatura Personalis被译为“专为某种人的特区”。但无论如何翻译,它都是指“为某一特定人群提供个人灵修的地方”。这里的“自治”强调的是“每人管好自己”,而非自治权。主业会的自治空间与其它会没什么区别,只是要松散得多。

主业会的灵修宗旨是让每个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天主,度早期基督徒的虔诚生活。主业会认为平信徒在自己的世俗岗位上也能成为圣人,它的灵修指导中心就是打造圣人,使人成为世俗岗位上的精英。

主业会确有苦修。但是苦修不是主业会发明的,苦修在早期基督教会(这里指天主教会,当时还没有东正教和新教)就存在,比如苦鞭、苦带、苦衣、禁食或少食等。主业会的苦修难度决没有超过这些,并且主业会的苦修是在神师的指导下严格进行的,个人不得擅自增加苦修。苦修不是必须的,一般要会员自己提出苦修要求,由神师定夺。如会员发现自己选择的某种苦修受不了,完全可以换一种苦修方式。比如有个会员曾穿过苦衣,但后来发现难以忍受,所以他最后选择体育运动作为苦修。总之,任何有益于改变自身恶习(比如抽烟)、懒惰(比如不爱运动)的方法都可以作为苦修。那些把人打得鲜血淋淋的苦修只有《达芬奇密码》里有。天主教会是不允许伤害自己身体的,这是简单的常识。

一个主业团协助人的自述

主业会是天主教会中最受争议的一个会。《达芬奇密码》中的主要攻击对象之一便是主业会。有的文章把主业会描绘成天主教会的“秘密警察”、教宗的“党卫军”等等。甚至在天主教会内部,一些人对主业会也有微词。其实早在会祖圣施礼华创办主业会之时,教会内便有人对它提出异议。对主业会的指控还有:主业会非常富有、主业会成员用苦鞭鞭打自己、主业会秘密吸收成员、主业会专门挑选社会精英入会等等。

我第一次接触到主业会这个概念是在十几年前的《参考消息》上,文章说主业会正在控制欧洲的精英阶层,很多国家的高层官员都是主业会成员。文章把主业会描绘成神秘而又令人担忧的组织。主业会成员的身份密不外漏,有时甚至两个成员在一起都不知对方也是主业会成员。

我当时感到很困惑,天主教怎么会有这样一个秘密组织?更无法相信天主教会有危害社会的机构。后来我向一个国外的教会团体打听主业会的事,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对此也知之甚少,只告诉我主业会是会(Order),不是团体(Community),也不是组织(Organization),它的拉丁名称叫Opus Dei。

后来有了互联网,我在搜索引擎里键入Opus Dei,居然搜到了主业会的官方网站和有关主业会的其它信息。在这些搜索结果中,既有对主业会的正面评价、也有负面批评,但更多的是人们对主业会所怀的神秘感。

现在,我已成了主业会的协助人,与主业会成员朝夕相处、一起祈祷、避静、望弥撒。我时常想,如果天主教会中有任何让人感到神秘的会的话,大概只有主业会了。我很乐意把这个“秘密”揭示给大家。

体会主业团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主业会那几个家伙(我喜欢某人的时候就爱这么称呼他,或者给他起外号)这么可爱?他们对你很客气吗?一点也不。比如我去机场接一位主业会朋友的时候,他完全不像那个美国佬(另一个教友)那样兴奋地过来和我握手。他很随和,当然更不做作,在去宾馆的路上我们聊了起来,就像多年不见的朋友。总之,和主业会的人在一起让你感到自在,愉快,一点也不拘束,也无需把时间都浪费在客套上,可以直奔主题(我喜欢的工作方式)。我的神师,那个专挑我毛病的家伙,在我和他见面还不到几分钟,就认为我在某某事上做的不对。可是,我经常想起他,并且也在努力矫正自己,免得让他失望,尽管他一点也不严厉。也许你会问,他们的魅力在哪儿呢?我也曾捉摸过这件事,现在终于想明白了:他们很真诚。他们虽然性格各异,但是他们都很真诚。我相信如果我内修下滑的话,我的神师真的会很伤心。

由此看来,真诚确实能打动人心,能带来很多朋友。我们周围的很多人都是教外的,应该与他们交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对你肯定没坏处。然而我们在与外教交朋友方面,会有很多“心理障碍”。怕别人因你奉教而把你当作另类,怕外教的把你带坏,等等。可事实是,如果你不把自己当作另类,没人会另眼相看你,只要你不想学坏,没人能把你带坏。不要怕交朋友,尤其是和罪人交朋友。交友的关键是真诚待人。你真诚地与人交往,自然地流露自己的信仰,坦率而关切地指出朋友的缺点…你会很快发现,你的朋友很尊重你的信仰和你的道德观,并会因为有你这样的朋友而感到自豪。也许他们可能会开些对天主不敬的玩笑,但你应该原谅他们,毕竟他们还不认识天主。他们的不敬,对你也应该是一种鞭策,促使你更加完善,让别人在你身上看见耶稣。有一天,你的朋友会彼此说:“这哥们真好,他信天主教…”,“哦!难怪他这么好,原来他是天主教徒”。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评价,不妨仰望蓝天, 在白云掠过之后,是否看见天主正在向你微笑?

朋友多了,自然会有人问你关于信仰的事。不过你千万别因此把自己装扮成圣人,你的朋友不需要穿圣德外衣的人,他们需要真心实意爱他们的人。真实展现你自己,不要虚伪,没必要掩饰自己的缺点。

我认识一个主业会朋友,他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板,他的客户都是“中国”字头的大公司,其中不乏党员、高干之类有地位的人。他想起这些客户就高兴(客户们自然也有同感。记住这个哲理:当你喜欢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一定在喜欢你;当你讨厌某人的时候,记住,他也以同样的心情在讨厌你。因此,最好不要讨厌别人)。他对我说:“不瞒你说,我和他们的亲密程度甚至超过咱们之间的关系。”他常把圣像送给这些客户,而他们也期盼中国的宗教政策不断改善,一有好消息就告诉他,并说:“这对你们有利。”

好玩儿吧。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善待朋友。因此,你也应该以一颗真诚之心去广交朋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拒绝爱,放手干吧。

就像我刚才说的,另类之感完全是我们心里在作怪。不要因为是天主教徒而放弃交友的乐趣。想想看,如果你遮遮掩掩,回避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信仰,怎么能交到好朋友呢?没有坦诚交流,你和他只能算作熟人,而非好友。当然,为了讨朋友喜欢而刻意隐瞒自己的信仰,并与他们“同流合污”,那就更不应该了。酒肉朋友是不会长久的,人们都需要高尚的朋友,并需要你带去基督的光来唤起他们的善意。至于“反正我自己信就行了,没必要让别人知道。”之类的念头,那是宗徒们在圣神降临之前,躲在耶路撒冷时的想法,现在,圣神降临已两千年了,别那么落伍。如果你还是担心,那就向圣神祈祷吧,然后去交朋友。至于说传福音——当然,那是每个基督徒的责任——还是先学会怎么交朋友吧,然后大胆而又自然地阐明你的信仰,接下来的事,圣神会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