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行大射礼以祭天,拜李躬[明帝儿时的老师]为三老,太傅桓荣为五更,“明帝先至辟雍礼殿,就坐东厢,遣使用蒲轮安车,往迎三老五更。待他到来,由宾阶升堂,明帝亦起座相迎,作揖如仪。三老就东面,五更就南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履,明帝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哽在前,祝噎在后”,作为养老礼。“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身”。“(桓)荣年已逾八十,屡因衰老乞归。明帝但加赏赐,不令告退,且始终以师礼相待,未尝失敬”。
明帝严肃,“素好讥察,发人隐私,每遇大臣有过,辄加面斥,近侍尚书以下,且亲手提曳,不肯少恕。尝因事怒斥郎官药崧,甚至自执大杖,欲加敲扑;崧惧走床下,明帝怒甚,连声疾呼道:’郎出郎出!’崧答说道: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明帝听着,倒也转怒为笑,掷杖赦崧”。
日食,诏曰:“朕以无德,奉承大业,而下贻人怨,上动三光…”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帝览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班示百官。诏曰:“群僚所言,皆朕之过。人冤不能理,吏黠不能禁;而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永览前戒,竦然兢惧。徒恐薄德,久而致怠耳。”
“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
“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米每10斗30钱,秦始皇时为1600钱),牛羊被野。”
“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有人说]:’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郎中蔡愔、秦景]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佛像]、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
蔡愔、秦景等偕两天竺沙门谒见明帝。“两沙门未习朝仪,奉旨得从国俗,免拜跪礼,惟呈上佛像佛经,由明帝粗阅大略。佛像与梦中金人,未必适符,但也不暇辨别异同。所有佛经四十二章只看了开卷数语,已是莫明其妙,急切不便索解,想总是玄理深沈。遂命就洛城雍门西偏,筑造寺观,供置佛像,即使摄竺两沙门,作为住持,就是驮经东来的白马,亦留养寺中,取名为白马寺”。
“只有楚王(刘)英身处外藩[此时西域已有佛教],闻得佛经东来,意欲受教,特遣使入都,向二沙门访求佛法”。其后,刘英仰仗佛祖造反,事败,自刎。
光武帝为与民休息,不许西域诸国归附,遂西域诸国归附北匈奴,明帝时,有班固[《汉书》作者]与弟班超,同为兰台令史,班固作史,班超弃笔从戎,率三十余人赴鄯善国[新疆若羌县]{当时是西域诸国中于置、鄯善最强},杀北匈奴使团,鄯善国王惧而附汉。班超又带三十六人去于置国[新疆和田],于置国王问巫师,巫师欲取汉使的马作祭品,班超命巫师亲自来取,斩之,于置国王杀北匈奴监军,附汉。班超等又去疏勒国[新疆喀什],擒北匈奴立的疏勒国王[龟兹人],立疏勒人为王。西域诸国陆续附汉。
明帝崩,享年四十八岁,在位十八年。遗嘱简葬,扫地而祭。
“帝遵奉建武[光武帝]制度,无敢违者。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不许,而赐钱千万”。
“论曰: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达。内外无幸曲之私,在上无矜大[骄傲自大]之色。断狱得情,号居前代十二[章怀太子注:十断其二,言少刑也。仁杰按《汉书·刑法志》:自建武、永平,朝无威福之臣,邑无豪杰之侠。以口率计,断狱少于成、哀之间什八,可谓清矣]。故后之言事者,莫不先建武、永平[明帝]之政”。
参考文献:《后汉书》、蔡东藩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