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有三皇五帝。三皇属于传说,而五帝以后有史记载。三皇传说很有意思,我们以后再说,先说五帝。五帝是: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帝。
按《史记》记载,五帝时代敬天,祭祖;相信人死后灵魂下到阴府,与故人重聚。所以,古人不怕死,但怕作恶,以致死后没脸与先人团聚。这个阴府不应该在地下,尽管古人会说:“将来我还有何面目到地下见父母。”据《礼记》记载,人死后,亲人会到房顶冲天喊:“某某,你回来吧!”关于阴府,圣经有同样记载。
纵观《尚书》,天亦称上天、天主、天帝或上帝,是指主宰宇宙万物的主。天传旨于帝,使帝教化于民。上古时代,人们用祈祷、祭祀等方法与鬼神沟通。
据《史记》记载,上天赐予黄帝宝鼎,让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教导民众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颛顼帝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喾帝顺天之义,知民之急。尧帝敬顺昊天(对上帝的敬称),能明驯德,以亲九族。舜帝二十以孝闻(20岁时就因孝敬父母而闻名),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五帝之后便是夏朝,夏朝之祖就是众所周知的大禹。人们说大禹治水时,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不进家门,颇有雷锋精神。但《史记》记载,因为父亲治水失败,他深感责任重大,“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他不是不想入,而是不敢入,这才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国的伦理道德,在五帝时已经形成,比如三纲五常等。儒家思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此以后的历史长河中,上至君王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五帝为楷模。中国史作者善恶分明,其历史主旋律就是要向后人说明:顺天者,宽仁德厚,国家大治;逆天者,淫乱暴虐,国家必亡。中华民族能够延续五千年至今,与谨守五帝之德不无关系。曾有一度,一些外国学者宣称,中华文明只有三千年,因为夏朝以前无史可据,但从仰韶出土的文物看,距今已有七千至五千年,足以证明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需要说明的是,五帝时代除了敬天、祭祖外,还拜日、月、山川和四季。这是对大自然的敬畏。至于大自然是否由天所造?没有记载。《史记》说,舜帝即位时,类于(祭告)上帝,禋于(祭祀)六宗,望于(遥祭)山川,辩于(遍告)群神。从祭祀次序和等级上看,神的地位无法与天比拟。
按《尚书》注解,六宗是:天、地、春、夏、秋、冬。此处的“天”指“天空”。
《史记》还说:“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都归顺于{颛顼帝})”。这样看来,人对神的敬畏逊于对日月山川和四季的敬畏,而且神的地位差不多与帝王相等。但古人所说的神究竟是何物?我们以后会探讨。
尽管佛教于唐朝传入中国,但古人的基本信仰没变,依旧敬天,天坛就是皇家用来敬天的。佛教无“天”之说。清明节人们照样祭祖,要是按佛教的说法,你父亲可能已转世成鱼了,祭你个头啊。地坛是用来祭祀土地神的,这应该是道教的产物。至于关帝庙等本不应属于道教,因为在道教产生前,人们已开始为一些已故的亡灵建庙,以纪念这些伟大的灵魂。这些人都以忠孝、仁义而流芳百世。
叙述到此,问题就来了,不是说古人都迷信吗?其实这只是无神论的一家之言。接下来,我会介绍西方无神论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