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女儿的气质?

天主教学校到了中学,男女就分开了。有男校和女校,到了大学再开始男女混合读书。是因为男女授受不亲吗?当然不是。孩子们到了青少年时期,男女性别就开始显现出来了。这时候对男孩、女孩的教育,就要稍加区别。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男孩,具有男子汉气概:勇敢、坚韧、担当。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女孩,是贤妻良母:温柔、体贴、善良。这种教育,很符合男女的天性。

女孩的美,可分为内在美和外在美。像温柔、体贴、善良、单纯、pleasant[令人愉快的,比如笑脸],就是内在美。

温柔、体贴、善良的女孩,带有一张单纯的笑脸,足以让人赏心悦目。

我可以断言,绝大多数少女均有上述特质。我们再看看50岁以上的女士,还有几个有上述特质?

如何使内在美持之以恒?我可以为此写一本书,你相信吧?不过结论十分简单,就是让你女儿作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相由心生,内在美自然会反映在脸上。谁不爱美?可偏偏做不到。生活上的一点波折,会使女人由温柔变成凶悍;由体贴变成自私,由善良变成仇恨,由单纯变成狡诈,由笑脸变成苦瓜。“我的生活好坎坷啊!”那是你不会生活。有疑问找神父,他们是专家。

八十年代,一帮老外造访家父,其中一位先生的太太,是日本人,40多岁,长相一般,但气质很好。现在外网多晒四十年代的妇女照片,说她们气质好,即使在文革受迫害时,仍不失优雅。

气质是人的涵养的外在表现。涵养当然也属内在美,大体指待人接物的正面态度。过去,无论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父母都是要教她们涵养的。就是皇家,对公主也是管教的:“唐宣宗⻓女万寿公主,下嫁起居郎郑颢,尝诏公主谨守妇道,毋得轻夫族,预时事。郑颢弟郑顗偶得危疾,宣宗遣中使探视,还询公主何在?中使答言在慈恩寺观戏,宣宗怒道:“我每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至今才得情由了。”乃亟召公主面责道:“小郎有 病,怎得自去观戏,不往省视哩?”公主谢罪而出。从此贵戚皆尊守礼法,不敢骄肆。次女永福公主, 本拟下嫁于琮,公主与宣宗同⻝,稍不适意,即把匕箸折断,宣宗艴然道:“这般性情,尚可为士大夫妻么?”乃改命四女广德公主,嫁为琮妻。”

后来涵养教育被取消了。

培养女儿涵养的基本原则,就是无论性情还是举止,都要内敛。

女人对长辈,要彬彬有礼,对同辈,要友善,对晚辈,要慈祥。

女人的走姿,腰直挺胸自不必说,步伐适中,切勿大步流星。但是,我看到过一日本年轻母亲,因为怕迟到,跑到校车站,得以提前站在车站等候,其跑步的姿态,不失优雅。我也看到过追赶公交车的女士,其状不雅。为什么?心态不一样嘛。心态能影响人的举止。所以,公交车提前到站,跟你毫无关系,不要影响你的走姿。你走到站牌下,才算正式等车。基于同样道理,不可争着上车,不可争抢购物,宁可失去购物机会,也不要失去自己的优雅。

女人的包,如果直挎,包带要短到上臂能夹住包,包带太长,是不是很像电影中匪兵甲或匪兵乙挎的驳壳枪?女人斜挎包,切勿像红卫兵女将。包放在右前侧,使右腿走路时能稍稍碰到包。如果还有一个购物袋,左手提着,保持左右对称。两手各提一袋也是可以的,但其重量不可使身体变形。

女人无论如何不能作半蹲状,可以弯腰,但头不能低于臀部,因为“冲天炮”毕竟不雅。人蹲下的时候,两腿会叉开的,但女人不可叉开双腿,所以女人下蹲的时候,两腿并拢,一腿稍稍后撤,用该腿的脚趾作支撑。

男人站着,可以两腿叉开,女人则不可以。女人“稍息”,两腿是交叉的,或者一腿的脚尖着地。

女人坐着,两腿要并拢,如果沙发过低,接触不到双腿,则并拢的双腿斜向一侧,比如双脚在右侧,双膝在左侧,不要把腿向前伸。即使坐在扶手椅上,双手也宜合拢,放在腿上。与人说话时,可侧身把一手臂放在扶手上,另一只手自然趋向同一侧。身体保持挺拔,勿陷在沙发里,而是稍稍靠在沙发背上。跷二郎腿是可以的,但身体要靠在椅背上,保持挺拔。所以不建议坐在凳子上跷二郎腿,身子很容易窝成一团。

女人上轿车,是臀部先进去。下车时,用远离车门的手抓住车门把手,另一只手扶在门框上。这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这么做,你身子才能侧过来,看到车后有无自行车等过来。慢慢推开车门,先出一只脚,再伸出头,再出另一只脚。如果有服务生为你打开车门,先把近车门的手交给他,让他扶你下车。

骑车穿长裤,不得穿裙子。

男人说话常手舞足蹈,女人说话则尽量避免用手势作辅助表达。

女人笑,宜矜持,幸勿前仰后合。大笑时用手背遮住嘴,但勿接触到嘴。见过邓亚萍大笑的照片吧?

女人不可说脏话。所以,不可有与人吵架等我过去提过的各种不雅行为。我从小外婆就告诉我:“别怕吃亏,吃亏穷不死。“何况只是嘴上吃亏?

见面礼节:通常都是握手啦。在日本行鞠躬礼,双手放在两侧。南欧及菲律宾的贴面礼,要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有,略。但男士会伸出双手,问:夫人,可以吗?那就伸出一只手给他,手背向上。他会捧着你的手,弯腰亲你手背,以示敬意。勿忘说声谢谢。法国人似乎是个例外,尤其是子弟们,一见面就显得很亲热,除老师外,男女互亲对方。女士可把脸贴在对方脸上,嘴里发出亲脸的声音即可,因为有口红嘛。而男士则不可以如此应付,一定要实实在在地亲女士脸,否则她会觉得你不热情。习俗耳,无吃豆腐的概念。我连老夫人都要亲,哪里来的豆腐?受人夸奖,要说谢谢。临时离开,仅说“请原谅”,不必具体说你要上厕所什么的。

女士要常把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挂在嘴边。禁以“不好意思”代替“对不起”。

吃相:

1、给女儿预备一个餐碟;

2、筷子不齐,用手调整,禁戳餐碟调整。禁把筷子作为玩具,敲盘子、吮筷子。

3、夹菜,夹到什么是什么,不得更换。把菜放到餐碟里,然后吃餐碟里的菜。

4、咀嚼时闭着嘴,嘴里有饭菜,不许说话。嘴里有骨刺等,一只手用餐巾遮住嘴,另一只手从嘴里取出骨刺等,悄悄放在餐碟边缘,再用餐巾把手擦干净。

5、汤汁滴在桌上,用餐巾纸擦干净;用过的餐巾纸,放在餐碟边缘下面。

6、菜入嘴后不许再让它出来,比如吃虾,先放嘴里吮一吮,再吐出来剥皮。南方人有本事用嘴去虾皮,但吐虾皮还是把嘴遮住,用手取为好,直接往餐碟里吐,终究不雅。不许舔盘子。

7、吃面条:声音越小越好。

8、喝汤:中式汤勺,喝汤声音尽量小;西式汤勺,直接把汤送入嘴里。

9、宴会时,注意有没有公筷公勺。

10、吃东西时最好坐着;在摊上吃,吃完后再离开;不要边走边吃,或在公交、地铁上吃。

11、西餐:西餐的餐具,是按上菜顺序排列的。勺子用来喝汤,刀叉用来吃菜,最靠内的小勺或小叉,是用来吃餐后甜点的。切割时,要切下的部分冲自己,用叉子叉住,拿刀切割。撕开时切勿用力,否则菜会飞出去。不得叉着菜,一口一口咬着吃。把菜切成小块,一次性送入嘴里。不得把餐具放在嘴里玩耍[与吮筷子同理]。咖啡杯旁的小勺,仅用于搅拌,幸勿用勺喝咖啡。用餐完毕,把用过的餐具整齐地放在餐碟上。

12、离座后,把椅子推回去。

家务:

闺房:干净、整洁,略有淡香。当然是女儿自己动手布置喽。

我小时候去小朋友家玩,未经他姐许可,是不敢进她房间的,她嫌我们脏。我们进去,只能坐在她指定的凳子上,稍稍动她的东西,她便大惊小怪。所以,在我心里,女孩子的闺房,是个圣洁的地方。

女红:这针线活可不单单是家务。它能使女孩子的手变得轻柔,做事细致,有耐心。谈谈我的感受。我的两个发小,均是女红高手。其中一个给人掏耳朵有瘾,非要给我掏耳朵,我怕她弄疼我,不让,结果被她强按在床上,非掏不可。不意她的手非常轻柔,很细心,反而让我觉得很享受。以后再没遇到这么会掏耳朵的。另一个发小,我中学时去看她。她安静地做着女红,一面有一句没一句地跟我聊天。她的手轻柔,细致,小手指还向上翘着。她做女红的样子很美。很多年后,又遇到一个会做女红的会计,手亦轻柔,看她小心翼翼抚摸账本的样子,心理暖暖的。

其它家务就随便了,只是不要让女儿干重活儿。

这样就能培养出女儿的涵养了?

在这里,去人家做客,是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见客户亦如此。我有时去见客户,来不及洗澡,还要往身上喷点香水。这都是出于对主人或客户的礼貌和尊重。如果人们穿戴得体,是防止别人看不起自己,那么他的言谈举止彻底走样。

国人对陌生人是漠不关心的,明朝时来华的利玛窦说:中国人对朋友是十分友好的,但对陌生人,却极其冷漠。在这里,我没少受到路人的帮助与关切。所以,对路人也应该尊重,有礼貌。我在路上,看到女孩子们衣着得体,举止优雅,心里感到愉快。但整天让我看到愁容、怒容、含恨的眼神、狡诈的面容、下意识的冷笑,会把我心情搞坏的。事实上,我在北京乘地铁回家后,向太太抱怨过此事。

所以,女孩子抱有尊重、礼貌待人的心态,加之上述的点缀,优雅的气质就出来了。

英文圣经更接近拉丁文

我们全家深感读英文版圣经,更能体会深刻。这不奇怪,毕竟英文与拉丁文相近,而中文与拉丁相差甚远,一些语意无法尽解。我观思高翻译,已竭尽全力了,尚无出其右者。比如玛窦福音,彼拉多问,你是犹太君王吗?耶稣答:你说的是。这“是”字加的尤妙,但汉语语境毕竟不同,尽管加了“是”,仍让人感觉到意思是:这话是你说的,不是我说的。英文用you say so。意思一样,但英文语意却是:你已经替我说了,我就是犹太君王。

在加纳婚宴,耶稣到底称圣母“女人”,还是“夫人”?

加纳婚宴,耶稣与圣母的对话有三奇,第一奇就是耶稣称圣母为“女人”。受儒家礼节的影响,吾国前辈天主教徒,恐难以想象,耶稣怎会如此不敬,竟称圣母为女人?所以有作者称,此处的“女人”应指“夫人”。中东及西方未受儒家影响,所以父母与儿女的关系不受礼节的拘束,不必朝夕请安,毕恭毕敬。儿女给父母起外号,以示亲热,司空见惯。所以,如果耶稣称圣母为“夫人”,反而见外了,称圣母“女人”,倒是凸显母子情深。第二奇,耶稣听圣母说没有酒了,却说“这与我和你有什么关系?”耶稣对陌生人尚能大发慈悲,何况主人是圣母的亲戚,而且还在他们家吃饭?显然祂说的是反话。第三奇,圣母听祂说完,竟知道该如何嘱咐仆人,“他无论吩咐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我看过很多从神学层面的诠释,无误!但我只从生活层面讨论。圣若望告诉我们,这是吾主第一次公开显圣迹,言外之意,没有包括祂私下显圣迹。试想,圣母很年轻就生了耶稣,到祂30岁宣讲福音时,我们的在天之母尚在“淘气”年龄,怂恿吾主给她显几个圣迹,可在预料之中。吾主当然反对,说这与我无关之类的话,亦在情理之中,天机不可泄露嘛。但是,尽管祂嘴上抗议,终究拗不过圣母,圣迹照显不误。难怪圣母遇到此情,便知如何应付。梅尔吉普森拍摄的《耶稣受难记》,有耶稣给圣母显圣迹的片段,一闪而过。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我曾有幸认识该片的历史顾问。他是考古学家,而且是神父。他设计的历史背景,当然是有依据的。剧本中的英语对话,是由他翻译成阿拉姆语的[当时的犹太人已不讲希伯来语]。

所以,我们请圣母代为转求,必有奇效。吾主拗不过她。也许吾主亦抗议:视此竖子所为,尚可加恩吗?但却无奈。

女权Feminism与妇女权利Women’s Rights

如果女人说:“我是女的,你就得让着我。”这不是女权主义。男人本来就应该让着女人嘛。女人又说:“我干得和男人一样多,就得和男人同样的薪水。”这也不是女权主义,天经地义的嘛。女人又说:“女人也可以从政,当总统。”你有本事就可以干嘛,谁拦你了?不是女权主义。女权主义的基本特征:你上车,有男人给你让座,进门,有男人替你开门,入座,有男人帮你拉开椅子。如果这些事使你感到备受侮辱,那你必定是个女权主义者。女权主义者要求女人在生理上与男人平等。说俗了,就是不能向男人示弱。你凭什么给我让座?难道你想展示你必我强吗?这就是女权主义者的心理。女权主义是从女性性解放发展出来的。既然男人可以在外面寻花问柳,女人当然也可以这么做;既然男人没有童贞的概念,女人就不要童贞;既然男人骚扰女人,女人当然可以主动骚扰男人;既然男人玩幼女,女人当然玩幼男。女权人最大的苦恼是怀孕,所以积极主张堕胎,视同大姨妈。她们觉得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事就是男人不怀孕。但是老天爷偏偏造就男人和女人生理上的巨大差异。女人在房事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激素,叫mother natural(或可译作“天然母性”)。知道母鸡下蛋吧?它会找个安全的地方下蛋。女人房事时同样需要安全感,而非正当房事难有安全感,会对女人产生心理影响。其实从出嫁上就可看出女人对安全感的需求。男人对结婚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和一个所爱的女人结婚。女人则不然,她要考虑这个男人是否值得信赖?是否可以依靠,是否人品好?是否将来事业有成?甚至还考虑他的家庭背景。堕胎造成的心理创伤和习惯性流产就不必说了。据统计,堕胎女的自杀率和非正常死亡率是未堕胎女的20倍。女人在生理上与男人平权有什么好处吗?看看挤公交,超市抢购就知道了。唐山地震,家父把我和母亲先推出门外,我抱怨他为何不先跑。他说保护女人和孩子是每个男人的责任,并要求我长大后也这么做。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跟他讲冰海沉船的故事。他问:“那我遇到这种事怎么办?”我告诉他:“你最好祈祷此生不要遇到这种事情,万一遇到,只好把生的希望留给妇女和儿童,没有别的办法。”这就是男人要为女人做的事,可女权人拒受。前一阵看纽约地铁一段视频。一女打了个喷嚏,等车停开门,她身边的男人一脚把她踹下地铁。男女平等嘛,管他是男是女,况且女人更容易踹下去。看来再有冰海沉船,想活命得凭力气了。

既然谈到女权,那就再说说我对同性恋的态度,如不考虑宗教约束,那么东西长在他身上,他爱怎么用就怎么用,他们可以同居,甚至可以签个同居协议,但是同性婚姻绝不可以。它绝不能与一男一女结合的婚姻相提并论。一旦允许同性婚姻,必然会动摇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由一男一女组建的家庭繁衍后代。法国的白人只剩46%了,其人口靠移民维持。西欧允许同性婚姻的其他国家也好不到哪去。

关于婚姻,几个德国人跟我说,现在德国男人都愿意娶亚裔女子,因为德国女人受女权主义的影响,越来越不可爱了。想想也是,女人的柔弱没有了,吸引力大减。女人对待丈夫,绝不能像个女汉子,必败。征服丈夫的最佳武器,是女人柔弱的天性。与其大发雌威,不如哭天抹泪,述说委屈。我太太惯用此法,百战百胜。对于丈夫,永远不要奢望太太会讲理。女人根本不是讲理的生物。我做过多方咨询,发现天下乌鸦一般黑,死心了。这里是有婚姻辅导的,由女士们劝慰太太们如何照顾好丈夫,哄丈夫高兴,甚至教她们烹饪。女士们要记住,自己再漂亮,狐狸精永远是后起之秀。所以要用温柔手段笼住丈夫的心。还有就是中国女人一上岁数便成了大妈,毫无气质可言。这里的老夫人,只要有钱,看上去都像贵妇。神情庄重、慈祥。我曾在餐馆遇到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夫人(就是毛爷拉住她手不放那位),老太太九十多岁了,腰板笔直,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很有气质。不要去跳广场舞,太轻浮了,以庄重、慈祥,以德给年轻人立榜样为要。服装可定制,首饰是必要的,名牌就算了。每人都拎个LV包,不显得很俗气吗?对于我们这些做丈夫的,老神父也时常敲打我们。告诉我们太太生儿育女,操持家务有多辛苦,甚至说:至少你们没有例假吧?

妇女权利完全是另一回事。她们清楚男女的差异,要求男人们关照、爱护女人。菲律宾是女士优先的,所以她们也想不出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撒娇,但每年总是要游行一下喽。今年她们游行的目的是要求汽油降价。众男大喜。

自由[liberty]与自由[freedom]不是同一种自由

圣经说,十诫能给你自由,用的是freedom,指内心的自由,或可说是良心的自由,使良心不受罪恶的束缚。

liberty是指身体的自由,它的动词是liberate,中文翻译成“解放”,比如解放黑奴。早期的奴隶,都随主人奉教了,这时,他们有内心的自由[freedom],但没有身体的自由[liberty]。

题外话,圣经为何没有提解放奴隶?首先它涉及国家政策,公民身份与奴隶身份所享有的权利不一样。教会不干预政治。其次主人与奴隶的关系通常是融洽的。从历史记载看,古罗马的人贩子卖奴隶时,众奴都摆出健壮的姿势,希望早点被人买走,这样他们的生活会舒适些。连马克思,这个犹太人都承认:奴隶主对奴隶比资本家对工人要好。天主教成为罗马国教后,奴隶自然就没有了。奴隶是主人花钱买来的,属“私有财产”。林肯通过暴力手段解放黑奴,无异于强行剥夺人的私有财产。信奉天主教的南美,也解决了奴隶问题,只要禁人口贩卖,禁奴隶后代仍为奴隶,问题就解决了。从当下美国人对林肯的评价看,林肯就是借机抢夺人力。当时北方已工业化,需要廉价工人,林肯的解放黑奴,导致大批无业的黑人涌向北方,但并没解决所有黑人的就业问题,黑人照样受到歧视。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没有奴隶的概念,因为从来就没有过对主人与奴隶的身份界定。有卖身为奴的,也有法律规定不得杀奴,但高官的家奴可以对百姓很凶。在古罗马,奴隶冒犯公民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美国独立后,法国的革命者送给美国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直译为“自由之像”,“女神”是中国人硬加上去的],祝贺美国摆脱英国的“奴役“。后来,自由[liberty]越走越远了,从身体自由变成肉身自由。人们称这些自由人士为liberal,与之相对应的是conservative[保守人士],后者要维护基督传统。现在的liberal与过去的liberalist[自由主义者]有区别,前者趋于纯粹追求肉身的自由。比如蔡英文就是个liberal,所以她一上台,就将同性婚姻合法化。欧盟制裁波兰与匈牙利,其直接原因是它们不向欧盟纳税,但右翼媒体说,他们的制裁是有选择性的,波兰与匈牙利是两个保守的天主教国家,liberal恶之,尤其是匈牙利,禁宣传同性恋,让liberal深恶痛绝。

liberal必然是左的,cinservative必然是右的。弄清这些概念很重要。俄乌之战,实质是价值观之战,而国人的分析,是看这个国家的输赢对中国的影响。国人到了海外,很难融入社会,因为你的观点让人一头雾水,不知该不该跟你交往。我太太学会英语后恍然大悟:原来西方人与中国人的思路完全不一样。

人的自卑心理

人们通常不忍把自卑列入人性的弱点,因为自卑几乎都是外因造成的。自卑通常不会被列入社会伦理的讨论范畴,因为本门教育出来的人才,应具勇敢、自信的特征。自卑毕竟是罕见的个例。但是,若自卑是个整体现象,那就值得研究了。

自卑心理的特征是:

1)对他人的评价过度敏感。对正面评价,他会告诉别人,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听到负面评价,他会立即炸锅。

2)难以信任人,对人有过强的防范心理。

3)不愿意向人倾诉心声。

4)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5)有自私倾向,这大概是因自卑而产生的自怜引起的。

自卑心理是怎么产生的?这要从儿童心理说起了,因为自卑心理基本都是在儿童时代形成的。儿童心理特征:

1)他们想做让父母高兴的事。如果他们做的事始终不被父母认可,甚至被责骂。自信心就会受挫,自卑心油然而生。比如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不满意。不要以为儿童学习是为了将来,他们只想讨父母欢心。

2)他们希望父母越来越爱他们。孩子在学龄前,受到父母的百般疼爱,上学后父母立即变脸。拜托,儿童根本无法承受这种变故!他们会觉得伤心、孤独,自卑心理加剧。

3)他们对别人家的孩子有极强的“嫉妒心“。如果父母还嫌摧残自己的孩子不够过瘾,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好了。

培养孩子自信的唯一方法,就是赞扬,鼓励孩子“你能行,我对你坚信不疑!”父母应惊喜地看到孩子的每一个优点,为孩子在学习上取得的一丁点儿进步,欢呼雀跃。切勿横向比较。我太太曾问儿子班里其他同学考得怎么样,被我立即打断:“我对别人家孩子考得怎么样没有丝毫兴趣,我只关心我儿子的进步!”男孩子贪玩,做母亲的可以说:“妈妈就喜欢看见你坐在那里学习,再为妈妈学半小时。”对儿童谈什么理想毫无用处。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工人,让我好好学习?有用吗?不如说是为父母学习,反而更符合儿童心理。

社会因素也会导致人的自卑。比如,当人们用金钱、地位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时候,穷人就易于产生自卑心理。要不干嘛仇富?[顺便说一句,菲律宾人没有仇富心理]。大学生去救落水农民工,不幸身亡,曾有媒体质疑是否值得?若按此推理,将来遇险逃生,要凭金钱、地位和学历了。伦理彻底错乱!人有贵贱吗?咱们子弟谁敢说专家比木匠更金贵?我主就是木匠出身,据圣传,祂和圣若瑟还不是做精致家具的,只是农具而已。

有密友问我:“你认为自己成功吗?”我说很成功啊。他说我不成功。同学张三比我有钱,同学李四比我地位高,何谓成功?我笑而不语。那是他的想法。我自有我的乐趣。

我参加教育管理者培训时,德国专家讲人类学,她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所以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

自卑心理也会因遭受非人待遇,饱受屈辱,导致彻底丧失做人的尊严而引起。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如果他今后遇到的绝大多数人,尤其是亲人,都真心关爱他,肯定他,宽容他,慢慢就好了。否则的话……不容易。我们只能说,家庭、社会要根除导致使人自卑的因素,避免后人再产生自卑心理。自卑是自信的反义词。有了自卑,便无自信。

人的特征:理性

人们预期人的决定和行动是经过理性思考后做出的,且不受情绪的影响。预期人在采取行动前,能评估这个行动会带来什么后果。

我们看新闻时会发现西方政客讲话的语调是很平淡的,即使在争论时语调也平淡。他们是想显示自己是理性的,情绪不会失控。

我初到菲律宾,曾因一服务商做事拖延,在电话里大发雷霆。事后,合伙人温和地告诉我,不要生这么大气,有事可以慢慢说。我猛然意识到自己情绪失控了。其实这些道理我早就知道,但没有做到。从此再不跟人发火。一些时事,仍让我义愤填膺。义怒是可以的。我主把商贩从殿里赶走,便是义怒[这是专家说的]。但我们在那本书里找不到祂情绪失控的任何痕迹。有鉴于此,我在讲这些事时,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平静地把话说出。讲英文时有进步,但讲中文的时候,还需要练。

总之,情绪失控,是人性的弱点。不要让人感觉到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吵架改为心平气和地与人讲理,对方不讲理,一走了之。 切勿把自己的尊严,降到与对方一个级别,互相对骂。那她[爱吵架的大多是女人]骂我,我不还嘴,该多吃亏啊?按规则,似乎是多骂一句的人胜出。但果真如此吗?我们理性分析一下。倘若对方是个不要脸的人,你骂她百句,她也无动于衷,但她骂你一句,足以把你气得半死。圣施礼华说:不要和路边吠叫的狗相争。很多人反感这句话,认为神父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那是有历史背景的。时值西班牙内战,很多神父被杀,被骂的当然就不计其数了。但这句话被列在了《道路》里,我们该如何理解?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或可理解为:面对一群不知做人尊严的无赖,你值得屈尊与他相争吗?

三十六计,一看就是雕虫小技,偏说是孙子写的。孙子是个大军事家,怎么可能出此下策?孙子讲的是国家战争策略,惟有一策,对我们个人有用:不战而驱人之兵,为上之上策。避免、不营造吵架的氛围嘛。

人的特征:有良心

自宋朝创立理学以来,所有理学家都认为良心是上天给的。按天主教,人是有灵魂的,灵魂是上天给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所以古人说“天生民”并不为过。灵魂有良心,它好像是一盏指路明灯,引导灵魂在身体死后,重新回到天堂,与已故亲人以及天主重逢。

人们常说某某没良心,这种比喻是可以的,但说某某的良心让狗吃了,这就与事实相差太远了。人的良心永远都在。只是人在作恶以后,良心变得迟钝,很难唤起人和善念,再继续作恶,良心就彻底被抑制了,再也听不到良心的呼唤。

主业会要求每三周告解一次,其目的就是让人时刻省察良心,及时纠正过失,使良心变得敏感。

古人的良心培育,其要旨与天主教类似。在保护良心方面,亦有考虑,比如宋朝有大臣上奏:“人材贵乎善养[培养善],不贵速成,请罢童子科[应付科举考试的儿童预备班],息奔竞[停止相互竞争],以保幼稚良心。”皇帝准奏。

不管人有多坏,良心还在,只是被抑制住了。正因为如此,天主教会总是对人抱有希望,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让人重新良心发现。正定贾主教曾让我记住一个原则,那就是本教的首要任务是救人的灵魂。所以:

1)不可判断人。判断这个词在拉丁文中是iudico,有给人定罪的意思。判断失误,就是冤案,将来天庭会找你麻烦的。判断正确,受判断的人会受影响。老天爷本来计划让他在某年某月悔改,这下倒好,祂的计划让你给打乱了,估计将来祂会跟你好好谈谈这件事。我曾对某人有过一个判断,然后对他的态度发生变化。后来发现这人和我想象得完全不一样。痛悔,立即去告解。

向神父告发是可以的。告发不需要什么证据,只要心有疑虑即可告发。神父会告诉你该怎么做。

2)不可揭露他人隐私。基于同样道理,当然不可以。他本来可以悔过自新的,结果被你搞得臭名远扬,索性破罐破摔。责任在你,不是吗?在这里,只有政客的隐私可以揭露。宪法规定的,属于“周瑜打黄盖”。

3)宽恕他人。对于天主教徒来说,宽恕他人的理由很简单,上天要求的嘛。对于社会人士,大致可从三方面考虑:首先,我国自古视宽恕为美德,蔺相如宽恕廉颇不但是千古美谈,历代帝王将相谈及宽恕,常以此为榜样。其次,伦理学家认为,宽恕是受害者送给加害者的慷慨礼物。最后,宽恕使人心中释然。耿耿于怀,对己毫无益处,不如大度一点。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在西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倒霉事一年后早该忘掉了。如果是犯罪事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这叫“使正义得到伸张”。一般不用“报仇”二字。报仇是人性的弱点。

谴责坏人的恶行没有问题,但不可用言语进行人身攻击。

人的尊严

与动物不同,人有尊严。按天主教的说法,人是按老天爷的肖像造的,所以有尊严。这“肖像”,当然是神学上的表达方式,说明人与上天的紧密关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肖像。《诗经》说:“天生烝民[诸民]。”天地万物皆由上天所造[古人用“引出”二字],惟人是上天所生,其意与天主教无异。

因为人有尊严,所以[以下用第一人称写,[“我”指读者]:

1、我不可以像动物一样被对待;

2、我不可以被侮辱,我有权受到尊重;

3、我不可以被冒犯,包括肢体冒犯和言语冒犯。

既然“天生烝民”[此句之妙,在于“烝”字,是“泛泛”的意思],人生而平等,无论地位高低,贫富差异,必须保障每个人享有同样的尊严。

人的尊严还包括:

1、人与生俱来享有的权利,不可被剥夺。什么意思?说俗了就是国家成立以前人拥有的权利,不能因成立了国家而被剥夺。汉朝大儒董仲舒说:“天之生⺠,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也。故其德足以安乐⺠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者,天夺之。”汉武帝很欣赏此说。味道够足了吧?不展开了。

2、人的自由意志不可剥夺,人有选择的自由。按天主教,自由意志是老天爷给的,所以不可剥夺。但是,人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比如人选择去偷窃,当然后果自负。什么叫自由意志?说俗了就是你想干嘛就干嘛。所以我不可强迫你入天主教,任何权威都不可强迫你……不展开了吧?

3、人的私有空间不可侵犯。举例子讲。这里和美国的法律规定,你租了房子,如果真的没钱支付房租,那只好不付,房东无权把你赶走。如果房东天天上门催讨,你可以报警,因为你的私有空间受到了威胁。再比如,疫情期间,这里要求在车内也要戴口罩,两年来,我真没见过有人在车内不戴口罩。恐怕只有我不戴。车内是我的私有空间,不能干涉我在车内戴不戴口罩。这个要求本来就是违宪的。果然,执法人员都明白这个道理,没人提出质疑。我倒不是故意作对,实在是我对化纤过敏,戴口罩时间长了会引起咳嗽。

既然人有尊严,我们当然要活出人的尊严,让人们一眼就能认出我们是人。英语有句话叫 He’s very human. 直译就是“他很是人”,说法不合汉语,可意译为“他很有人情味儿”,意思差点。其实这句话的有“他的言行看上去是人”的含义。与之相反的,当然就不像人样了。孟子说: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说得有理 。但本天主教会的原则,这些话仅用于自我反省,幸勿拿这些话去骂别人。

活出尊严的第一条,就是不要侵犯他人的尊严。很多年前,我责太太对某人不够尊重。她说:“我对他挺尊重的嘛,对他很客气…”我说:“这不叫尊重,这叫礼貌!”

那到底怎么做才算尊重他人呢?很多国人到了海外,其丢人显眼,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下面就结合这个问题来讲。另外,西方所有的道德准则,当初都是天主教会定的,法律是以圣经为基准的。所以天主教徒到了西方会很快适应。特别说明,我们只讲私人空间以外的人际关系,不涉及家事。

1、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你嗓音提高到让你的听众知道你在说什么即可。不要影响他人。九十年代,带一群客户出国考察,都是有头有脸的,不是书记就是老总。在德国地铁上,他们聊起天来,喧嚣声响彻车厢。当时我还年轻,他们比我年长很多,不好意思制止他们,只好躲到一边去。我看见德国人用极其轻视的眼神看着他们,颇伤我的中国心。疫情前和朋友去日本,他是华裔,祖籍福建。我们在餐馆吃饭,他指他身旁那桌说:“你看,韩国人也这么吵闹。”我:“他们是上海人”。逛街时,突然身后大嗓门发声。我悄悄对朋友说:“我们身后的才是韩国人。”朋友笑道:“他们是福建人”。现在看来,劝国人勿在公共场所喧哗还不够。有邻居在小区脸书群里抱怨,大陆人[菲律宾46%的人有中国血统,故有此区分]在房子里晚上聚餐,大吵大嚷,引吭高歌,敲酒瓶子,以及锅碗瓢盆叮当作响,吵得他们无法入睡。现在业主们约定,有大陆人租房的,先让物业给他们讲规矩,然后方可入住。

2、西方的习俗

1)不劝酒。他们教我品酒。说酒要先过舌尖,然后从舌两侧流过,这样才能品到酒的全部滋味。不过俄国人喝伏特加是一口闷的,就要那浑身火辣辣的感觉。

2)不给人夹菜。我经常忘记给人夹菜,倒不是跟西人学的,而是我很怕别人给我夹菜,所以不给人夹菜。我在上海十年,可谓娇生惯养,我的胃似乎还停留在上海时代。我说不吃了,是真的不能吃了。起初家父不知,非让我多吃,结果吐了。家父大悔,再不劝吃。

3)每人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当然,是在伦理框架内的哦。国人喜欢说点气话,比如“我要杀了他”,“我要把学校烧了”,等等。老外会当真的。我初到菲律宾,不知此俗。我认识一官员,关系已经很好了。他跟我讲关税事,我怒道那我就如何如何逃税,结果把他吓得再不敢与我来往。除此以外,你可以有不同想法和观点。原来此群是有我太太和内弟的。为谨慎起见,太太看完贴总是要告诉我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我说这样我就无法自由思考了。干脆把他们都踢出。禁锢人的想法,会使人丧失创造力的。

4)不强迫。国人成为密友,是要彼此掏心窝的,这叫交心。西人无此俗。颇让我费了一番心思去研究。原来西人敬天[现在不见得了,但习俗还在],有苦恼可向老天爷诉说,有过可向老师告解,所以内心释然,不必向朋友诉苦了。国人交友,朋友有难,都是要上的,无论合法非法,这叫友情为重。但西人以天为大,就不便同流合污了。举个例子,本会会员有个朋友,他包了个小三儿,想用他的公寓,安置那小三儿。按本会规矩,是不可纵恶的,但他不好以此相拒,所以说你太太认识我,万一让她知道可不得了。这是教我们如何婉拒,又不伤及朋友的感情。西人是不讲究强迫的,比如出去玩,你要不想去,他不会勉强,亦不伤感情。你要请人吃饭,要告诉他都请谁了,让他自己决定想不想参加。这次圣诞聚会,主人想让大家做个快速检测。要在国内,主人只要宣布就可以了,对大家都有好处嘛。但西人[菲人已彻底西化]不好意思这么做,由女主人私下与各家太太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由众太太带着家人去花园做检测。西人有恶事,都跟老师说,不好意思跟朋友说,所以有I’m not available [或可译作“我不方便”]之说。遇到此情,不必追问你要去哪里啊,那你要干什么啊,等等。但绝大多数情况是为了省略,不浪费你时间,跟你讲一大堆你不感兴趣的事情。有时可能涉及他人的隐私,比如张三家出了点状况,他要去协调。还有就是老师们是生活在我们中间的。他们经常要处理各种家事,我们不好东问西问吧?这里谁家得了新冠是严格保密的,并请邻居们一旦获悉不要传播,免得使患者家难堪。

5)不能以为自己的行为比别人好,而苛求别人照做。

3、不要用言语冒犯别人。国内冒犯人的言语和行为之多,已数不清了。我不想责怪他们。人没有了尊严,其言行当然趋向低级。以道德绑架为例,它之所以让人反感,是因为其实质是侮辱人。说话人的心理预设是你不道德。有一次我在北京的一个超市购物,结账后,售货员说:“快点好吗,不要影响别人。”前半句没问题,后半句令我极其不快。倘或我已看到队排得很长,正在尽最大努力往袋子里装物呢?我又不是包装工,不能期望我有专业速度。“不要影响别人“的意思就是“你在影响别人”。这个判断不能接受。然售货员是个女孩,所以没跟她计较。但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没少被我收拾,其它的事都忘了,惟记得有一个在机场接客的司机,我上车后,司机说:“嘿,谁让你上车了?”我解释他打着“空车“灯。他又问我去那里,得知后不耐烦地说:“不去,不去!”我下车拍下他的车牌号和公司名称,转乘大巴去了。举报后,出租车公司都来电话道歉。有的问我还有什么其它要求。没有,惟要求那司机以后不要对他人无礼。我遇到过多起拒载,但人家都能解释原因,希望谅解,我自然爽快答应。也许大家以为我有点地位,所以不能受屈。我不这么认为。人或有地位高低、贫富差异,但绝无贵贱之分。士可杀,不可辱。

国内做生意也是独具特色。大家去考察一工厂,都很满意,但到了谈价格,便说人家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其心理就是通过贬低对方,让自己占上峰。很缺德。国内甲方对乙方的态度向来如此,且不说有德无德,至少是笨。乙方也是要赚钱的嘛,不让他赚满意了,就不怕他偷工减料吗?难怪豆腐渣工程这么多。

这里的生意大多是朋友间的生意,所以不好意思讨价还价,均是一口价。有一家协作厂,是我找的,因为找不到第二家。厂家报价,太太说价格还是高了,我让她拿出依据,支持她的这个判断。太太讲出了理由,我认为证据不足,不听。太太不死心,召集我的合伙人见面。在她的激励下,各个摩拳擦掌,杀奔那家工厂,请老板解释为什么给我们的价格比给别人的高很多?老板解释了原料的成分,大家哑口无言。老板的母亲到场,一兄立即与她攀谈起来,敬称她为“妈咪”,并惊喜地发现他们有共同的朋友。太太彻底服了,说我们统不是做生意的料,作罢。

国内一熟人的公司,生产化油器,希望出口到菲律宾,让我和太太带样品回去试试。我把样品交给朋友,让他们去试,发现效果不错,于是我请他报价,并嘱咐菲律宾是一口价,最好给我实价,若他们嫌贵,就不做了。他说这已经是底价了。所以我如实相告。他们嫌贵。我太太通知熟人,他忽然改口说他们可以出个价,按他们的价生产就是了。太太让我转告朋友。我说,若我转告,我的名声就会受损,尽管过错不在我,但我有推荐产品不慎重的责任,以后谁还会认为我的话掷地有声?况且那熟人撒谎,我以后怎么判定他的话是真是假?生意没了。

本门说不要不择手段追求名誉,从未说不要提高自己的名声[德行上的],这是在提高自己做人的尊严。因撒谎而不被信任,是否会使自己的尊严稍稍受损?好啦,就举这几个例子吧,总之,保护自己的尊严,同时又不伤及他人的尊严。

另外,不要拿人的生理缺陷和缺点开玩笑。小时候听过一个有关瞎子的玩笑,我一点都不觉得可笑。还有相声中互损对方的段子,令人反感。我爱给人起外号,但都是中性的,什么瘦干狼,胖猪,均有辱人格。充其量叫张胖子,王胖子。没有李瘦子,因为瘦可能因为对方营养不良或身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