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单纯与快乐

在主业团办的亚太大学接受教育领导力培训时,老师给我们三幅画像,一幅是一张单纯的、喜笑颜开的脸;另一幅上的人也在笑,但明显看出她对人有防范心理,不会轻易对人透露心声;最后一幅一看就知道是个固执己见的人。

老师让我们选喜欢与哪个人打交道,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那个单纯、喜笑颜开的人。

什么叫单纯?就是主耶稣说的,像小孩子那样。

小孩子坦率,心里有什么感受直接说出来,不会转弯抹角;小孩子情绪单一,无非是喜怒哀乐,不会有皮笑肉不笑的综合情绪;小孩子行为直接,不会指桑骂槐;小孩子不懂掩饰,不会虚情假意;小孩子说话无顾忌,实话实说。

这就是单纯。单纯就不必操练了吧?把孩子的纯真保持下去就行了。

但是,也有单纯而自我的人,这是一种作死的搭配。所以,单纯而自我的人一般只能存在于有权有势人的家庭里,别人拿他没办法。

我的曾外祖母、外祖母和我母亲都极其单纯,所以我自然单纯。我上中学时就告诫自己,我对人绝不能有坏心,否则一下就被人看透了。

单纯容易让人看懂你。如果人们琢磨不透你,怎么能够信任你?快乐容易让人粘上你。所以,一个单纯、快乐的人更招人喜欢。

快乐不属于品格范畴,品格无法保证人快乐。天主是快乐的源泉,要想持久快乐只有接近天主。圣施礼华说,任何不安、担忧、焦虑、烦躁等坏心情都不会来自天主,天主只给人平安与喜乐。魔鬼是最想把人心情变坏的,尤其想让人绝望。所以,一旦发现自己闷闷不乐,赶紧投入天主和圣母妈妈的怀抱。办个告解,每周多望几台弥撒,每天念早、晚课、三钟经和玫瑰经,你的心情一定会好。

做个快乐的使者,用你的快乐感染他人。我就是这么教育儿子的。过去他见人只是勉强笑笑,经我多次点拨,现在也能未说嘴先笑,一双笑眼盯着人看。令人欣慰。

做个快乐使者就不要倒苦水。我至今没听到菲律宾人诉苦,大概他们把苦衷都向天主诉说了。就应该这样。

要把快乐带给大家,与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但不要向生活不如你的人炫富、炫奢侈,人家会嫉妒的。我在菲律宾买了辆二手车,到处去说我的车有多便宜,而且还在保修期,性能有多好。但如果我买的是辆新的名牌车,我决不吭声。

天主希望我们知足,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常乐。有一次,一位当官的朋友问我这一生算不算成功?我说很成功,我认识天主,能获得永生,就是最大的成功,其它的都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他认为我不成功,我既没当官,也没成名,而且还不算富。

说到这里要提醒一下,国人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其实别人怎么看对你毫无意义,他高兴固然好,他不高兴也只是他自己添堵。我从来不在意别人怎么看,甚至懒得解释,但我很在意天主和祂的教会怎么想。有一次在北京南堂办告解,听告解的是位外国神父,我一边说,他一边摇头,把我吓坏了,不敢再往下说,直到神父催促我,才敢说完。

在乎别人怎么看,应该是自卑和虚荣在作祟。按美国韦氏大词典的解释,虚荣是过度的骄傲,认为自己应该受到更多的尊敬。

毫无疑问,按教会方法培养出来的人都是忠厚老实的。但老实不意味窝囊。圣施礼华最怕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原来这些信天主教的都是群窝囊废。

至于老实人会不会被人欺负,至少我不这么看。小时候我有一帮狐朋狗友,没人敢欺负我。我的吃亏通常是自愿的,比如有一次和人下象棋,赢了对方,对方说:“我就不信我学习不如你,下棋还不如你。”我看他这么说,接下来几盘就故意输给他,并且知道他赢了以后会损我。什么事都想拔尖,哪来那么多朋友?

我参加工作后,所谓的“被欺负”就是对朋友忍让了很多,这是我自愿的,所以也不算欺负。至于外人,很少有人能骗得了我。

主耶稣要我们纯朴如鸽,机警如蛇。我们到底该像蛇的哪一部分?做到什么程度?蛇在圣经中是邪恶的代表。为此我专门查阅了圣经权威网站对这句话的解释。答案是一致的:蛇的警觉。与邪恶没有关系。主耶稣并没有让我们去学坏人。

知道打草惊蛇吧?我随父母下放到农村时,夏天上学的路上,我会拿一根棍子扒拉前面的草,蛇一听见扒拉草的声音就逃走了。

比如,我们集团的保安,一个退役警察,告诉我,去唐人街要保持警觉,就是你要时刻注意你的周围,看看有没有心怀歹意的人。

人的警觉还来自洞察力。洞察力是对将要发生的事的一种判断力。这需要相关知识和阅历。但可以培养孩子对人的观察,即,察言观色,说白了,就是猜透对方的心思。小时候,我家下面是商场,我喜欢观察下面的人,看他们在想什么,接下来会做什么。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好这口。不过可以时常问问孩子对某某人的看法,或者老师当时是什么样的神情等。不必评论对错,只是时常问他,让他养成察言观色的习惯。

如果有重要客户,我是要去见的。相信对方只要见了我,就会减少很多顾虑,同时我会以最快速度掌握对方的兴趣所在,然后我就知道该说什么了。

除了品格,做人要有一套自己的准则,不能随波逐流。

我父母结婚刚结婚不久,父亲就被打成右派。当时很盛行离婚,划清界限。母亲问我外祖母该怎么办?外祖母说,嫁人总是要从一而终的,当然不能离婚。所以才有了我以及后来父亲平反的生活;我初中毕业就可以参加工作,连我当大学校长的祖父都赞同,但我外祖母不同意,她认为孩子就应该读书,不能去当童工。尽管当时叫参加革命工作,但她认为18岁以前去工作就是童工。所以才有了我日后上大学和读研究生;我母亲想入党,组织上下去调查,发现我外祖母曾在粮店指着粗粮说过:“这些东西在解放前是喂猪的。”所以有了平反后组织上请母亲入党时被她大骂;破四旧,人们烧书,而我外祖母则从火中抢出很多古书。于是有了她后来给我讲《三国演义》、《水浒》等许多故事;红卫兵要抄家,外祖母动用朋友关系,找到要来抄家的红卫兵头头的妈,大家约定:只是进家里坐坐,只有头头和我外祖母唠唠家常,其他人概不说话,耗耗时间,就算抄家。而我祖父家,老爷子亲自抄刀,把古玩全都毁了;居委会要求我曾外祖母参加政治学习,外祖母找出各种理由加以阻挠,最后实在抗不下去了,经过讨价还价,同意我曾外祖母只是在那里坐坐,概不发言,并且点名不能点我曾外祖母,只能点两次我外祖母的名字。按我外祖母的说法,晚辈不能说长辈的名字。她无视革命同志这种没大没小的称谓。所以有了太太说我认死理儿,不会转弯。

我的准则之一,是看重友情,宁可朋友害我,我不去害朋友。和朋友一起干,朋友走了,我不会留下,尽管深受老板的青睐。是有人说我笨,那我也只好认了。

培养孩子大度与利他

很多人的不幸,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性格好的人就是招人喜欢,人们一想起他,心里就高兴。这样的人自然朋友很多,人们也愿意帮助他。性格差的人,人们一想起他心里就烦,一想起要和他交往心里就犯蹙。更糟的是,性格差的人往往是自己把自己陷入困境,而且越陷越深。

这里所说的性格是:性格 = 秉性 + 品格

秉性是天生的,很难改变,也没必要改,而品格则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人的秉性可分为四类:外向型、内向型、乐观型、悲观型。人的秉性就是这四类的组合。绝对乐观和绝对悲观都是极端个例,大部分人都介于乐观型和悲观型之间。外向型和内向型也是这么区分的。比如我的秉性就是偏向内向和乐观。偏向悲观也没什么不好。悲观型的人做决定时往往比乐观型的缜密。

大度可以成就一个人,要不怎么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呢?有一次,我太太的公司新来了一个副总裁,我太太说,这个女人霸道、不讲理还骂人,问我该怎么对付她?在听了她对那个副总裁的详细介绍后,对她说:你跟她成为朋友吧,把她当作你师傅,跟她好好学。再后来,我太太成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至今她与她的师傅仍保持着良好的友谊,还常对我说,她的师傅让她受益匪浅。我想说明的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肚量,会与“敌人”成为朋友。对于小肚鸡肠的人来说,他的怨恨久久不能释怀,无法从大局出发。

大度还意味最大限度地把别人往好处想。有时候人们对你的冒犯是无意的或纯属误会。

大度当然也意味宽恕。

利他也是极其重要的。有研究表明,利他主义能降低患忧郁症的风险。自我的人容易出现自怜情绪,认为谁都对他不好,仿佛整个世界都欠他的。他们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常说“我对他好,那谁对我好啊?”于是将在那里,等待更倒霉的事发生。不抑郁才怪。

人是天主造的,天生就有善的一面,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爱去唤醒他人的善。处处为他人着想,就是在播撒爱的种子,你的收获,就是成群结队的朋友。

利他主义还有利于提高人的创造力。当你做生意只为赚钱的时候,你想的是怎么才能赚更多的钱,但是,客户对你能赚多少钱没有兴趣,他们看重的是你的服务和产品品质。如果你能换一个角度做生意,想想你还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能把客户伺候得更好;想想你的产品还需要做哪些改进,能让客户用得更舒心,势必会想出很多吸引客户的好点子。米其林的子午线轮胎就是这么发明出来的。米其林公司的老板对做大、做强、争当第一没兴趣,但他对轮胎倒是很挑剔,让全公司的人设计更好的轮胎,结果公司因一个印刷工设计的子午线轮胎而一举成名。相信以利他主义为导向的生意会更具创造力,也更有可持续性。

建议使用以下方法培养孩子的大度与利他:

1、不怕吃亏,不占别人便宜

李嘉诚说:如果能赚八成,我们李家就收六成。有时候我们很难做到百分之百公平,那就让对方多得好了。

我外祖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招待客人,这也能为孩子立下大度的榜样。

2、不计较小事

如果有人占了你点便宜,揩了你点油,不必在意。

但是,不计较小事不意味把自己变成马大哈,自己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认真。

3、不要和别人比较。

比较的结果很可能是:看见比自己好的就嫉妒,看见比自己差的就瞧不起—-这是小人的基本特征。对于孩子及其同学的考试成绩,你要这么看:你孩子如能考上清华固然好,但班里其他同学能考上也很好。这些人将来都是你孩子的人脉资源。

4、不要说别人坏话

别人有缺点一点都不奇怪。我们要练就的本领就是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

5、学会宽恕

我们念天主经的时候,等于对天主做出了承诺,我们宽恕别人多少,祂就宽恕我们多少。

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当然首先是安慰他,等日后他平静下来,再鼓励他尝试宽恕对方。

顺便提一句如何避免孩子撒谎。孩子幼小的心灵很脆弱,不要逼他承认他无法承受的事情,比如闯祸,他出于恐惧,会撒谎的。所以,请勿逼孩子走投无路。

6、不要给他人带来不便,不要引起别人难受,所以:不要站在公共场所的出入口挡别人的路;打喷嚏、咳嗽、打嗝、剔牙要捂住自己的嘴;洗完手不要把水甩在别人身上;放屁要去卫生间或无人的地方;擤鼻涕的声音要小,如想痛快擤,就去卫生间或无人的地方;不要脱鞋凉脚;有狐臭的要喷除味剂和香水;不要随地吐痰(痰最好吐在纸巾里再扔)或乱扔垃圾;不要和别人争抢座位;不要插队。吃饭不要吧嗒嘴;喝汤不要发出吸溜声;不要用筷子翻腾菜;放进嘴里的菜不要再吐出来,如必须要吐,比如骨头,可低头凑近自己的盘子,让它轻轻落在盘子里;不要嘬筷子;用一只手对齐筷子,不要戳在盘子上找齐;用完筷子放在边上,讲话时不要舞动筷子,也不要把筷子插在饭碗里;保持自己桌面的清洁。

6、当个好听者。有个沟通专家去参加一个聚会,一位女士一直与他说话,他就耐心地听。事后那女士说他很健谈,对他很满意。其实他就说了几句话。

听别人说话要专注,身体前倾,眼睛看着对方,要有互动,不要把脸扭向别的地方,不要看表,要耐心等人家把话说完,不要轻易打断对方。

7、培养耐心

如果你要找的人正与别人说话,耐心地等着,不要打断他们的谈话,如果真的急不可耐,念经好了。

我曾经是个急性子,根本没耐心等别人,我连给杯子接水都嫌水流得慢。为了培养耐心,我利用等待的时间祈祷,并故意把念经的时间设置得比等待的时间长,这样我等待完后,还要把经念完,才能去做别的事。念三钟经是个培养耐心的好方法,我设定了提醒,除非是出于礼貌,否则管它天塌地陷,到时就念。

8、注意守时、注意穿戴整洁。

守时是对人的基本礼貌。弥撒守时更加重要。穿戴整洁,也是对别人的礼貌。我发现菲律宾人去望弥撒的时候,总是穿上最好的服装,女士还喷香水。这就是出于对天主的尊重。

9、宽容待人

别人迟到,别人这个那个,都别忘心里去。我这样开导儿子:如果别人都比你做的好,你该有压力了。

不要取笑别人的缺陷。

无论是开玩笑还是给别人起外号,力求褒义,至少中立,绝不伤人自尊。

不要指责别人。

不要和人争吵。争吵结不出真理的果实,因为争吵时大家都想保护自己,都想占上风,哪还想得到真理?不如待大家平静下来的时候慢慢说。

同学有缺点,可以告诉家长或老师,但不要散播。纠正他人缺点时,一定要慎重,注意方式方法,以免伤他自尊。

11、学会关心他人,谨守承诺

同学生病,总是要问候的;别人需要帮助,总是要伸出援助之手的;对穷人,总是要乐善好施的。别嫌麻烦。

谨守自己的承诺。答应人家的事必须去做。如果怕忘记,就记在“提醒事项”上,做不成,也要给人家一个答复。不要轻易声称自己能做某事,别人会当真的。我就会当真,而且经常上当。

12、学会感恩

要提醒孩子时时念别人的好,习惯于对他人表达感激之情。欠别人的情,总是要设法报答。

培养孩子节制

人做事的动机可分为两类:感性动机和理性动机。

所谓感性动机,就是做事受兴趣的驱使;而理性动机,则是做事受理智的驱使。

比如小孩子搭积木,显然是出于感性动机,因为搭积木是受自己兴趣的驱使;而小孩子吃药,则是受理性动机的驱使,因为他知道药能治病。小孩子不会对吃苦了吧唧的药有兴趣,所以没有感性动机。

对于小孩子的学习,情况就复杂了。刚上学时,他对学习可能既有感性动机又有理性动机:对学习感兴趣,也从父母那里知道学习有用。感性动机和理性动机劲儿往一处使,是做事的最佳状态。但久而久之,随着学习压力增大,他可能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了,但他的理性动机还起作用,知道学习有用,所以他继续学习。这时的学习只有理性动机,没有感性动机。

最催悲的是,孩子对学习没兴趣了,尽管理性告诉他学习对自己有好处,那他也不想学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做事只受感性动机的支配,理性对他不起作用。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孩子应该从小培养意志力。让意志力使理性动机占主导地位,让感性动机屈从于理性动机。当孩子有了意志力,他就有能力摆脱感性动机的支配,按理性的引导去做事。

孩子的意志力越强,感性就越听话,做事就越服从理性动机。这时,在受理性动机主导的学习过程中,反而有可能对学习再次产生兴趣。也就是说,理性喜欢的,感性也跟着喜欢。

培养意志力,不是说句:“孩子啊,你要有意志力”就能达成的。意志力是靠反复操练节制来实现的。节制就是四枢德中的节德,按教会的话说,就是做克苦。

操练节制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当孩子想玩游戏时,可以告诉他再等一小时,把这一小时作为克苦,献给耶稣;当孩子在吃爱吃的菜时,告诉他,少吃几口,作为克苦,献给圣母妈妈,等等。总之,有意他让为耶稣或圣母妈妈停止、减少或延缓吃好吃的东西、做喜爱做的事。圣施礼华在《道路》中记载,有位神父为克制自己在面包上抹奶油,在日记中记下每天早饭的成功与失败。做克苦不但在天主面前立功劳,同时还培养了自己意志力。由此可见,天主真的像父亲一样,祂让我们做的事,除了恭敬祂,同时对我们也有益处。营养学家发现,每周吃一天素有利于身体健康,而教会早就要求我们周五守小斋。

对成年人来说,自己已抽足了烟,想少抽几口,已喝够了酒,想少喝几口,这不算做克苦。能在期盼“久旱来甘雨”的时候,再忍一段时间,才算真功夫。

意志力对成年人来说更加重要:

失败后,爬起来,继续前进,需要意志力。其实成功人士都经历过失败,只是没有气馁而已。我曾苦口婆心几个小时劝我的同学继续参加高考,最后,激动得他两眼放光,站起来狠狠拍了拍我的肩膀,痛下决心。结果,他又去打麻将了。

改掉不良嗜好,需要意志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性),需要意志力。常听人说:我知道发脾气不好,可到时候就是忍不住:继续恶语伤人,以致人际关系出现裂痕。除了喜怒哀乐的情绪外,为情所困也是感性因素。香港有部电视剧说,秦始皇建万里长城是为了与孟姜女怄气。我相信秦始皇没那么笨。感情用事成不了气候。

在国外,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很难让人信赖,因为他的行为不可预料,不知哪天就会被情绪所左右,此时做出的决定就不是来自理性了。

情商讲的就是情绪控制。我翻阅过几本讲解情商的书,感觉技巧讲得太多。技巧是有局限性的,案例也不会适用于所有人,最关键的,还是那句话,品格不是学来的,而是要不断操练,直至形成习惯。

注:关于感性动机与理性动机的理论,是主业团创办的世界顶级商学院西班牙IESE商学院与哈佛商学院的专家们联合研究的成果。四枢德与领导力的关系出自主业团创办的欧洲领导力开发中心的研究成果。

培养孩子勇气和审慎

培养勇气不是培养胆大,比如,我儿子小时候不敢爬假山,最后被我连逼带鼓励爬了上去。这是培养胆量,现在想来没这个必要。孩子越自信,他就越有胆量去做他有能力做的事。

中国人最缺少的是承认错误的勇气、担当的勇气和认栽的勇气。

在国外,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但在国内,却成了一件丢脸的事。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承认错误,学会道歉,不要找借口。如果错误是几种因素或几个人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那他也要为自己所犯的错误道歉。当然,父母不能以责备的口吻逼他道歉,让他觉得蒙受屈辱,而是鼓励他,让他明白道歉是一种勇敢的壮举。

很多国人在出错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逃避责任,寻找各种借口。这是小男人的做法。男性天主教徒必须做个大丈夫,做个真正的男子汉。诚然,担当就意味做出牺牲,但做人的尊严更加高贵。我们的行为不应有辱于天主的肖像。

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领导者,他应该学会承担更大的责任,不能把责任(错误)推卸给别人或下属。责任不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收益,而是承担因自己所犯错误而带来的后果。

敢于担当的结果可能是丢掉工作,但是,可以放心,当你拥有令天主喜悦的、金子般的勇气时,迟早会发光的。

中国不缺少工程师,也不缺少专家,包括昧着良心胡说八道的砖家,而是缺少值得信赖的、敢于担当的经理人。我们集团很想在中国建更多的工厂,但苦于找不到这样的人才参与管理,只好作罢。

我怀疑现在人们是否认为只有傻瓜才会一诺千金?答应人家的事必须去做,做出的承诺必须遵守。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这种勇气。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用滴滴打车,司机一旦接单,就得等他,哪怕眼前有10辆空车。当孩子说:我保证如何如何时,要提醒他确定自己能做到,否则不要随便做承诺。

在中国,协议形同废纸,中英协议可以成为历史,WTO的承诺可以赖掉,谁还会相信你是个负责任的人?事实上,诚信的缺失已经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互不信任,互相防范,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做。拿我们集团来说,我们与日本公司签的协议,其优惠程度,按我太太的说法,这种优惠给谁谁会发。但是,我们不敢给中国公司这样的优惠,因为怕他们赖账。

我相信有的人真的很想担当,但是,勇气不是想有就有的,任何品格培养都需要持续操练相当长的时间,直至它成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养成品格习惯,否则的话,到关键时刻照样掉链子。

勇敢不意味冒失,要避免自己犯重大错误,就得培养审慎之德。前面的文章已经说过,审慎就是四枢德中的智德。

审慎的要点是:在做决定时,要预想你的决定会带来什么后果。

生活中最简单的、培养审慎的方法就是管好自己的嘴。说话前想想你的话会带来什么后果,然后再说,以免说了让自己后悔的话。

培养审慎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拥有相关知识。比如你想进入一个新领域,但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最好不要涉入。

2、搜集信息。在搜集信息过程中,要能够辨别真伪。当然,辨别真伪也需要一定的知识,比如,如果你对中国的人文环境不了解,会以为媒体说的都是真的。

3、向可以信赖的相关人士咨询。美国企业的做法是把相关人士召集在一起开会。开会的目的不是如何推动一个项目,而是提出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去逐一落实,看看能否化解这些风险。这种会议会反复召开几次,落实多次,直至大家都没有顾虑了,才开始实施。

美国企业的胆子比中国企业小很多,他们宁可不做,也不去冒险。中国很多企业的胆子就很大,一见有发财机会,个个磨拳擦掌,而且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做审慎的决定,美其名曰,怕失去机遇。然而对美国公司来说,宁可失去商机,审慎这道坎也必须过。

4、你的团队中是否有相关的人才。没有人才或没有招聘到合适的人选,项目就不要实施。

所谓认栽,就是当我们遇到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事件时,所表现出的勇气。比如遇到像泰坦尼克沉没这样的灾难,作为男人,只能认栽,把生的希望优先留给妇女和儿童。我儿子问过我类似问题,那我也只能告诉他: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只好认栽,没办法。

我们很多神父也面临过这种考验。谁也不想被圈起来,但既然落到自己头上,只好认栽。这些神父,才是真正的纯爷们儿。

培养孩子谦逊

谦逊就是认为自己不比别人好。对于基督徒来说,谦逊还意味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凡事都要依靠天主。

我从小就被夸为很聪明,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于是,看到别人干得比自己好时,会认为我要是像他这么努力,会比他干得更好,或者认为他是靠关系、靠机遇起家的,很不以为然。经过这些年在主业团的灵修培育,我已不再这么看待自己了。

尽管我事事依靠天主,有种如虎添翼之感,但别人从天主那里获得的恩宠可能更多,所以,除了感谢天主,没什么可骄傲的。更有甚者,地位越高,越富有,天主要求你承担的责任就越大,所以,我从来不为这两件事祈祷,当个小老百姓挺好。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美国第一位天主教总统,他在竞选时居然说:“你们放心,我不会听他(指教宗)的。”结果有了肯尼迪家族一系列的离奇死亡。可见天主对他失望至极。

当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时,你就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了。我现在很欣赏别人的优点,尤其是那些我所不具备的优点,这些人可以作为合作伙伴或者可以给他干。即使是竞争对手,我也喜欢去发现他的优点,琢磨他是怎么成功的。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所以,一个具备谦逊品格的人,可能更有“杀伤力”。

谦逊不是富人才应该培养的品格,穷人也应该培养。穷人更应该看清自己能力的不足,而乐意依附于有能力的人,为他工作。清高不是谦逊,更不要仇富,人家可能快“修炼成精了”,您老人家还在判断谁会下地狱呢。弄不好可能下去的是自己哦。

很多人会把谦逊与自卑混为一谈。自卑源自缺乏自信。谦逊不是把自己作践得一文不值(你是有神印的天主子民,竟敢说自己一文不值?),谦逊不是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而是意识到“高手在民间”,不可小视他人,即使是个罪人,没准天主哪天就把他转变成圣人。谦逊也不意味要放弃自己在社会中的基本权利。谦逊更意味要全身心地依靠天主。圣母说,我是上主的卑女,接下来便全身心依靠天主,去完成生养救主的大业。她可没有退缩。

自尊源自自信,没有自信就会自卑,更没有自尊。那些动不动就说中国人如何能干,以致外国人都竖起大拇指;或者一听外国人批评中国人就觉得无法忍受;或者到处炫耀自己如何强大,仿佛一个没钱的人哭着喊着要别人相信他有钱,这些都是自卑的表现。

那些宁可捐肾、宁可倾家荡产也要买苹果手机、买高档奢侈品的做法,也是出于自卑。谦逊的人无需额外装饰。

与谦逊相反的就是骄傲。骄傲在哲学上称为“盲目性存在”。他认为自己比别人好,应该受到更多的尊重。骄傲的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无视他人的优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天主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圣宠,不能说谁比谁更好,而是各有千秋。

所以骄傲叫盲目性存在,因为它与事实不符。

帮助孩子学业

国人望子成龙,恨不得在孩子出生前就开始教育,比如胎教,我儿子就用过这种发出噪音的东西,不过我现在怀疑它是否对胎儿安全。我倒是觉得孕妇应该远离噪音,听些古典音乐,看些自然风光,保持愉快的心情,对胎儿应该有好处。讲圣经的贾神父说,祈祷是一种高级享受。孕妇如能每天静静地祈祷、念玫瑰经、看圣书半小时,想必对胎儿是有益的。母亲充满圣宠,胎内的孩子应该受益,只是科学还没有验证罢了。

学龄前儿童的天性,就是在玩耍中掌握知识,这个时候强迫他学习,可能会导致他日后厌学。对于兴趣班,除非孩子非常感兴趣,否则没必要上。对于数学、语文之类,不建议学。这些东西上学时都会讲,如果孩子已经学过,上课时反而会让他分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当然,托儿所安排的与小学一年级衔接的课,还是要学的。

孩子学英语的年龄当然越早越好,但是,从他学英语那天起,你要保证他每天学两小时英语,才会有进步,每天学一小时,可以原地踏步,如果保证不了,没必要学。我上小学就开始学英语了,但对我日后学英语没什么帮助,早就忘光了。我儿子也从小学英语,小学时有时间学课外英语,初中在中关村外国语学校上,也学英语,但到了国外照样犯傻,反映出他学英语的时间还不够。学英语没有窍门,就是时间积累和持续背诵。

孩子上学后,还是接受应试教育吧,等读大学时再去学知识。应试教育不必我介绍,老师们都是行家,知道怎么帮孩子应付考试,只要家长、孩子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行。

家长除了鼓励孩子,还要帮他找台阶下,如果他学习成绩不好,让他别担心,和他一起找原因。父母要像个领导者,不能一见孩子成绩差就失魂落魄,孩子是观察父母表情的专家。如果父母都没有信心,孩子就更没信心了。永远不要说他成绩差,而是说成绩不够理想,或者说如果你能再努点力,再细心点,成绩会更好,我对你很有信心之类的话。

每天晚上要和孩子一起祈祷,如果孩子成绩差,更要热切祈祷。如果孩子学到很晚,可以缩短祈祷时间,但这个环节不能缺失。我儿子上大学前从来没有用功过,但不管睡得有多晚,祈祷这个关键环节不敢丢。最后,尽管学得乱七八糟,天主还是赏他上了大学。

高考的大部分题都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对于数理化,基本概念必须非常清楚并能融会贯通;对于语文,好的句子要背下来,留意作者怎样用几句话就把事情描述的很清楚,很生动。写作文前,先不是构思,而是要想想自己该写什么,设法让自己动情,只有动之以情,才能妙笔生辉。

大学期间要培养自学能力。大学所学的那点知识是不足以应付工作的,将来都得靠自学。

香港主业团出版过一本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就叫《如何帮助孩子的学业》,可以参考。

培养孩子自信

培养孩子自信的方法只有三种:

1、鼓励

2、鼓励

3、还是鼓励

小孩不但身体脆弱,心理更脆弱。他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学习上的困难。永远鼓励他,让他感觉到父母永远是他的坚强后盾,他才能勇往直前。

为了鼓励孩子,父母要做到一下几点:

1、不与其他孩子比较。我在菲律宾亚太大学上教育领导力培训时,一位德国教授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人的个体,没法比较。

你的孩子是最棒的,天主赐给你的礼物没有差的。他之所以是最棒的,是因为他是你的血脉,他身上有你的基因,我就是这么理解的。所以,当孩子的母亲告诉我,班里某某同学学习如何好时,我嗤之以鼻。即使他学习成绩再好,对我来说也不是最棒的,因为他不是我的血脉,也没有我的基因。

小孩子是有嫉妒心的,永远不要拿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的孩子比较,这会对他的心灵造成巨大伤害,很可能一生都无法愈合。

对孩子,永远是纵向比较,就是与他自己的过去比,并对他一丁点儿的进步喝彩!

2、不要揭孩子的短。那位德国教授还说:昨天的你、今天的你和明天的你,不是同一个你。意思是说,人是会变的。也就是说,你不要把对孩子的印象停留在昨天或今天,而是设法让他明天变得更好。

我曾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看到这样一句话:“狗跳墙的最高记录是9米(未经训练的狗)。”这句话让我很受启发。即,受过训练的狗可以跳过9米。

换句话说,即使你孩子智商低,只要接受足够的训练,同样能达到目的。

所以,有了这样的信心,请口下留情,不要去揭孩子的伤疤,戳他的痛处,这么做只会让他放弃。很多人说自己某某方面不行,结果发现,这些都是父母告诉他的。父母说孩子笨,会让他一生都以为自己笨;父母说孩子对物理不开窍,会使他一生都不敢触碰物理问题……

不要对孩子用激将法。首先你是在说谎,明明知道他能做到,为什么偏要说他做不到?其次他会逆反,大多数情况下,在激将法面前,孩子会选择破罐破摔,就是不做。最后,即使他成功了,他也会认为是侥幸,而不是常态。

3、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赞叹和欢呼。要以惊喜的眼光看待孩子一丁点的优点和进步。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的进步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所以在表扬上有所保留,好比给员工发奖金,干得越好,奖金就越高。

在教育上没有这个概念。永远是赞扬、更多的赞扬、疯狂的赞扬。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只有鼓励才能激发他的潜力。所以,请鼓励你的孩子,他会给你更多的惊喜。

如何培养孩子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孩子的天赋责任。这句话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应该告诉他。恭敬天主,孝敬父母,这是伦理秩序,没什么好商量的。

同时还要让他知道家中长幼有序。家里辈分越大的,越该受到尊重。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外)祖父母格外尊重,对自己父母嚷嚷,指责,不要指望将来孩子对你孝顺。他会认为父母老了、没用了,就该训斥。

我们家吃饭时,长辈不动筷子,晚辈不能吃。要让孩子关心祖父母,别让他们累着。

孩子满地跑时,就可以让他跑腿拿东西了,孩子摔倒时,让他自己爬起来,并为他的勇敢喝彩!孩子三岁时已大到可以干简单家务了。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分担家庭责任,这也是没什么好商量的。我不会讲爸妈累了,需要你帮忙之类的废话。

我儿子十来岁时,我出差前会告诉他:照顾好妈妈;十六七岁时,如果我不在家,他负责给妈妈做饭。总之,要确保他在成年时能够担负起男子汉的基本责任。

对孩子的体罚,通常是从三岁开始,此时孩子有了自我,有了自己的主见,知道说No。那时和他讲道理,他又不懂,所以只好打屁屁。但是,千万不要因自己的发怒而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我有几次因发怒而打孩子,让我后悔至今。

孩子懂事后(七、八岁)就不要体罚了,训诫就够了。孩子天性是想讨父母喜欢。如果孩子执拗,要设法找出原因,然后消除这个因素。

有家庭教育的书说,孩子的愿望只能满足70%,让他有抵御挫折的能力,但我觉得不必刻意追求,有一次,两岁的儿子在外面与小朋友玩儿的正开心,可是我想起应该给他一点挫折,我冲他吼叫,强迫他回家,他哭着拉着我的手跟我回家了。这又是一件让我后悔不迭的事。

我倒是觉得,孩子的愿望,能满足的,可以尽量满足,不能满足的,就告诉他原因,比如相反神贫或者家庭拮据等。但是,要教育孩子节俭,包括饭后碗里不能剩一粒米,剩饭剩菜若没有变质,不能倒掉,等等。

天主创造的资源是让每个人共享的,贫富差距是人为造成的。有钱人无形中剥夺了穷人本应享有的资源。所以,人再有钱都没有浪费的权利。

至于父母如何在孩子心中建立威信,孩子的天性是:你越管教他,他越尊敬你(天主就是这么设计的)。所谓“棒打出孝子”,是同样道理。

当你看到你的孩子开始追星时,说明你的教育出问题了,孩子在成年前最崇拜的应该是父母。

在我们家,老爸就是真理的化身。按理说,言传不如身教,但我对自己的身教没什么信心,我用以下方法予以补偿:

1、老老实实告诉孩子自己的缺点。我曾对孩子说:“我办告解时,说了好几条罪,但神父对我的发怒讲了很长时间,显然这些话都是天主通过神父讲给我听的,所以发怒是个不小的罪,我要改,尽管这需要点时间。”

2、与孩子讲道理前,先想想自己能否做到,如果做不到,坦白告诉孩子自己也做不到,但是告诉他,你们俩可以一起努力,力争做到。

3、如果错怪孩子,要向孩子道歉。道歉是种美德,不丢人。千万别给自己找借口。否则将来孩子同样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

4、不对孩子撒谎,即使是善意的谎言。我最倒霉的就是编造出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故事。孩子都10岁了,还相信是圣诞老人送给他的礼物。最后我不得不十分尴尬地向他承认我骗了他。他也很失望。我经常看到一些父母为阻止孩子做某些事时说:警察来了,老耗子来了,等等。千万别这么做,因为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真理的化身,不能撒谎。

5、永远实话实说,即使是敏感性问题,如果实在不便说,就告诉他等他长大了再说。对孩子说的话,不要再补充说,别和某某说,或者不要和外人说,除非涉及家庭隐私,比如你家的财产。做人要坦荡。

6、不搬弄是非。我小时候有个坏毛病,就是谁欺负我之后,我就会和同学说这个人有多坏,而且说个没完没了,十分上瘾。现在想来毫无必要。惟有宽恕才能使人平安。对谁有意见,直接和当事人说,不要在背后说,或者和家长、神父说,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

7、不抱怨。我曾经常抱怨国人的素质差,以致孩子对国人产生了抵触情绪。我这样为自己开脱: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一个摊上在卖烤肠,我没舍得吃,只给我儿子买了一根,此时来了一对看上去像农民的父子,父亲也舍不得吃,也只给他儿子买了一根,看到儿子回头看父亲时的憨笑,以及父亲那厚道的脸上露出的满足的笑容,我觉得即使受再大的苦,只要让像这对父子这样的人接受福音,也是值得的。我儿子同意我的看法。可是后来我想明白了:主耶稣来了不是为了拯救义人,而是拯救罪人。于是我向儿子宣布我过去的想法是错误的,以后不再抱怨。现在他也很少抱怨了。

除了抱怨人,也没必要抱怨社会环境。不要老是默想让人窝心的事,应该去看人或事物好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去想解决办法。我最成功的经历是在一家意大利公司当厂长。我很讨厌工厂,但我又需要这份工作来养家。于是我向圣母祈祷,求她让我喜欢这个地方。后来我真的喜欢这家工厂了,尤其喜欢厂里的工人,他们很纯朴。

当然,我离开这家公司后,又开始讨厌工厂了。

对孩子严加管教,并不会与孩子产生距离。按我朋友的说法,我和儿子好得就像亲哥俩一样,我们在一起嬉戏、打闹,甚至一起恶作剧。有一次,我们俩在超市购物后从扶梯下来,发现下一层新开了一家佛店,里面佛音缭绕,令我大为光火:这里是公共场所,宗教气氛也太浓了吧。于是我们决定给这家佛店洒圣水,以此验证佛教是否有魔鬼在作祟。我们设计了好几套洒圣水的方案,包括把圣水装在眼药水瓶里,混进佛店后,乘人不备就喷射圣水。不过在我们付诸行动之前,这家佛店就关张了。

只要不触犯原则性问题,可以尽情和孩子一起玩儿。当孩子出现重大问题(包括学习问题)时,我会很正式地要求与他谈话,然后严肃地对他进行训话。

至于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该如何管教,建议阅读香港主业团出版的关于家教的书。本人是独生子,而且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没有孔融让梨的感受。但据我所知,日后造成兄弟姊妹不和的,都是早期教育出的问题。比如父母比较孩子们的优缺点,让他们竞争看谁最听话/最能干/表现最好,父母没有把握好公平与仁慈之间的平衡,等等。父母要让孩子知道长幼有序,小的应该尊敬大的,大的爱护小的。绝不能逗孩子说:姐姐讨厌,哥哥坏之类的话,否则伦理大乱!

尤其重要的是:永远爱护家里的弱者,鼓励孩子们甘愿为他/她做出牺牲。比如某个孩子学习最差,所有人都应帮助他,鼓励他,为他提供便利。我在菲律宾看到一对父母带着五六个孩子望弥撒,其中一个孩子又傻又残,但看上去这个孩子是兄弟姐妹中的核心,每个人都时不时地抚慰他,互助平安时,每个家庭成员都去拥抱他、亲他。这孩子尽管又傻又残,但从家里得到的爱是最多的。

养儿防老,天经地义。如果你免除孩子的这个责任,他的品格很难培养出来。孩子最可怕的不是学习成绩差,而是不招人待见。

如何培养孩子的信仰

孩子出生不久,我就给他看圣像,告诉他圣像里是谁;让他看着我念晚课;我话里话外都会提到天主、圣母。有这种气氛的熏陶,还在他牙牙学语的时候,有一次,家人从柜子里拿出一幅圣母领报像,这幅圣像是一位法国教友送的,画法与传统圣母像有很大差异,但他仍能认出是圣母,并用小手指着说:“xi mu xi mu”。我想,圣母妈妈听了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我让他跟我们一起去望弥撒,不会走路时,他在堂里还算听话,一旦会走了,他就坐不住了,甚至说:“我最讨厌望弥撒了。”结果被我大声喝止。小孩子如果对天主不敬,必须严肃制止,使他对天主有敬畏之心。有时候,我会向他简单介绍一下天主,使他的小脑袋瓜也会思考天主。一天,他问我太太:“妈妈,天主喝酒吗?那酒瓶子掉到地上可怎么办呢?”

在他两岁时,我正式给他讲天主教道理,“教材”有耶稣小传画册、圣经画册、一部有彩照的英文圣经(只介绍图片)和天主教简明要理;给他讲天主十诫(第六诫和第九诫除外,孩子还太小);教他背诵必备的祷文。于是,每天晚上,你会看到一个小娃娃跪在床上,撅着小屁屁,向天主祈祷,样子十分可爱。

他显然在祈祷中受益,有一年,他生气地对我说:“圣诞节怎么能不下雪呢?!”我警告他,这件事不能向天主祈祷,因为下雪是件大事,不能他想让天主下雪,天主就允许下雪。他竟信心十足地笑着对我说:“你看着吧!”不管怎么说,那年圣诞夜确实下雪了(北京回龙观一带),而且不止一星半点,街道已铺上白茫茫的一层。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北京在圣诞节下雪。

他开圣体比较早,神父甚至怀疑他是否理解圣体圣事,还考了考他。

他上小学后,仍有时间当辅祭,有时我们俩会谈论天主。我当然不会像新教教育孩子那样,只说天主是爱,而回避地狱。我实话实说,使他不禁感叹:“唉,天主就是天主啊。”

他上初中时,学习竟然占用了主日时间,我给他的学校写了很多信,抱怨孩子学习负担太重,但效果甚微。家里人也不赞成他花时间去望弥撒。我认为这是本末倒置,天主让人开窍是瞬间的事,干嘛非得远离天主,凭自己的力量去学习呢?但迫于家庭压力,我也不好坚持。经常因为学习到深夜,他被催促不要念晚课了,赶紧睡觉,但我发现他关着门,偷偷地在祈祷。令人欣慰!在假期,他还能带着同学去望弥撒。

我儿子的高中,是在菲律宾主业团的一所学校读的。该校不但要求学拉丁文,而且还要学菲律宾语,对于英语不怎么样的他来说,确实是个巨大挑战。他应对挑战的方法是:跪在天主台前,闭着眼,皱着眉,努力祈祷。一有空,他就去祈祷。

挑战结束了,他被允许直接上菲律宾主业团的亚太大学,而不必等高中毕业。入学考试只作参考,但托福考试必须通过。

于是他又回到中国,去读托福班。当我们看到他的成绩高于入取分数线时,欣喜若狂,但他却平静地说:“我早知道我能过。”仿佛天主早已告诉他能够通过。我们给他安排了两次托福考试,万一第一次考不过,他还有第二次机会。他第二次考得非常差,显然,他没有求天主帮他第二次考试。

到此时,对孩子的信仰培育还没有完,还要帮他度过青春期。

他的青春期是在亚太大学度过的。在亚太大学的三年,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挑战。他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对所学专业IT产业管理毫无兴趣,学习吃力,由于年龄小,与同学有隔阂。看来祈祷也无法改变现状,他在亚太一读就是三年。他抱怨不该让他去菲律宾读书(忘了在初中时所受的学习压力),抱怨考试太难,抱怨学习枯燥。他开始出现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消极,对大人,尤其是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更糟的是,他看上去没以前那么虔诚了。

他告诉我,他认为天主根本就不想让他学这个专业,我让他拿出证据,证明天主说过这句话。

孩子长大后,祈祷时会有思考,有时会误以为他自己的想法,就是天主的意思,需要帮他分辨,如果家长分辨不出来,就要请神父帮忙。

我曾与法国教友一起祈祷,我一会儿就祈祷完了,可是他们跪在那里足足有半个小时。事后我问一位修女,为什么她会祈祷那么长时间,她说:“我在和天主说话。”我说:“我怎么一句也听不到啊?”她说:“你要多读圣经,把天主圣言融入你心里,这样,你祈祷的时候,就知道天主要和你说什么了。”主业团一位成员也对我说:“你要多读圣经,尤其是新约,只有读了圣经,才能知道天主是什么样子,他希望我们怎么做。”

默想的时候,也不是胡思乱想,需要一本圣书引导,比如《道路》、《天主之友》、《基督刚经过》等。 我用的是 In Conversation with God (与天主交谈) ,这是一套非常适合职业人士的默想全书,可惜还没翻译成中文。

在默观时更需要注意,因为超性世界不但有天主,还有魔鬼,需要神师给予分辨。

对于儿子的抱怨,我告诉他,我一直希望他能吃点苦,培养他的坚韧,但始终找不到机会,现在正是绝佳的、培养坚韧的时机;这是天主给他的十字架,如果他欣然接受,不但立功,天主还能帮他背负,如果不情愿,不但一点功劳都没有,担子也不会减轻;他应该把自己所受的苦,作为献给天主的馨香。

至于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我帮他分析道:他小时候见到老师大老远就打招呼,后来发现老师并不像他预期的那么好,这在他的心里形成了阴影,但不能因为有这个阴影,就断定所有老师都不好。

在信仰方面,我要求他勤领圣体,弥撒是灵魂与天主的直接结合,可获得巨大的恩宠。

我有几次与他严肃谈话,效果都不理想。有一次,把我气坏了,我告诉他,他已经长大了,我以后不再管他。可是第二天早上,我发现洗衣房满地是水,是水管接头漏了,用手拧拧接头,水漏得更厉害,用扳子一拧,整个螺母裂了,水流彻底失控。我很少遇到这样倒霉的事,心想,难道我又惹恼天主了?可最近并没招惹祂啊?物业让我去买个新接头,在去商场的路上,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忽然想起,唯一会让祂生气的,就是我不再管教孩子。于是我告诉祂:好吧,我接着管教就是了。在接下来的时间,一切顺利。

我一如既往地每天为他祈祷,不求别的,只求天主使他成为虔诚的天主教徒,或者求天主赐他健康,并让他成为虔诚的天主教徒。

我向指导我们学习圈的主业团成员诉说过我的担忧,他说,别担心,你所讲的他都记得,等他长大了就会照着去做。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抱怨慢慢减少了,更愿意去看事物积极、美好的一面,也变得快乐了。有一天,一位朋友听说他喜欢计算机游戏设计,推荐他去菲律宾德拉撒大学(天主教大学),那里有这个专业。于是我们立即帮他办转学,还给他在学校边上租了套房子,主业团的中心在同一栋楼里。

曙光出现了,这是天主给他的礼物。在德拉撒大学,有他喜欢的专业,英语已不再是障碍,学习成绩很好,他觉得老师也很好,同学都比他小,他俨然以学长的身份帮助他们,主业团中心那位好心的神父,还时常让他参加中心的活动。神父与他早就认识,曾是他所读高中的神师。他对天主的信心也恢复了,时常听他说,遇到什么事情后,经过祈祷,把问题解决了。

他在亚太大学的三年,最大的收获是经历了磨难,尽管他面对困难的勇气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好。国内出现一些学生自杀、抑郁的情况,就是因为抵御挫折的能力太差,也不知道解决办法。

在学习方面,天主也没让他荒废,在亚太大学的三年,他仍有时间琢磨他的游戏和动漫,甚至给游戏作曲,我手机的铃声和短信音,就是他做的曲。最令人称奇的是,他利用课余时间,不知不觉学会了日语。他听得懂日本NHK新闻,看得懂日语文章甚至小说,在网可以用日语交流。按他的说法,学日语不需要背单词,看一眼就行,语法也不必学,只要看文章,理解它如何表达就行了。鬼才相信这样能学会日语,除非天主帮他。

我们不知道天主为何让他学日语,因为他既不想去日本深造,也不想在日本工作,但是,天主自有祂的安排,祂赐予的,总是最好的。

儿童的信仰可以自然流露,比如请同学到家里来,当同学对圣像好奇时,可以自然地说明自己的信仰,或者周末同学聚会,可以说明自己什么时候望弥撒,聚会最好错开这个时间,或者干脆佩戴圣像“招摇过市”,让他们主动来问,等等。

总之,宁可得罪人,不要得罪天主,千万不要教孩子隐瞒信仰,一则得罪天主,二来显得虚伪(天主最恨虚伪,记得主耶稣说法利赛人有七祸吧?因为他们虚伪),三是让孩子产生自卑感,以为信天主是件羞耻的事情。如果他认为信天主事件羞耻的事,怎么还能指望他将来依靠天主?如果不依靠天主,又怎么能保证他将来会幸福?

我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不过,由于我是后奉教的,多少带点坏习气,仅供参考吧,切勿模仿!

因为怕孩子被人欺负,所以我教他打架,为了防止他伤着自己的手,我还让他打沙袋。我对他约法三章:第一不许欺负人,第二只能防身,不许主动打人,第三不许和教友打架,因为那些是天主的选民,是带有神印的,“人家打你左脸,就让他打右脸”在这里适用。

每个基督徒都有传教的使命,这是教理里要求的,我当然要告诉他,但我从未跟他讲过什么外教啦,什么宗教政策啦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让他自己去感受吧。我鼓励他交朋友,但不用教内、教外之类词句加以区分。

我想,上托儿所时,这小东西可能以为大家都奉教。

刚上小学时,似乎还不是传教的时机,因为小东西们要决定谁才是老大。记得那时的情形是谁给他起外号,谁对他恶作剧,他就请谁吃拳头。大概是大家认为这种玩法太过火了,于是决定联合起来收拾他,在一次放学后,刚出校门,大家就一哄而上,结果,逃得慢的,都被他打翻在地。

接下来便是一片和平景象,他可以传教了。[偷笑]

我没听说同学们对他的信仰有任何反感,最严重的一句话就是“那就说有点迷信呗”(说这句话的孩子没有挨打)。

孩子上初中时应该禁止他打架,但我把这茬忘了。他们班里有个比他还壮还高的大家伙,每次排队吃饭,他都故意踩这个小基督徒的鞋,经他多次警告无效,于是他向大家伙提出挑战,要和他打架。人家当然不把他放在眼里,伸手就去抓他的领子,被他一拳隔开,同时一拳打中对方的心窝,又一拳把对方打得满嘴是血,牙都被打松了。从此,我禁止他再打架。

我说:“这也太残忍了吧?”他说,老师悄悄在他耳边说:“打得好!”[偷笑]

把孩子托付给天主

在国内,每每看到那些天真、单纯、厚道的孩子,我都忍不住开心地笑起来,可是过后,我的心却会痛痛的,因为不知道这些孩子将来会被培养成什么样。

不想再讲大道理了,直接切入主题。

孩子出生,就应该让他明确伦理秩序。天主给了他灵魂,父母给了他肉身,所以孩子必须恭敬天主,孝敬父母。这是天理,毋庸置疑。

天主给了孩子永恒的灵魂,父母给了孩子短暂的肉身;天主不但给了孩子的灵魂,而且还给了父母的灵魂以及孩子祖先的灵魂,所以天主–我们的在天大父,当受格外的钦崇以及普世人类的朝拜。

天主对人的爱之深,是不难看出的。人是天主按自己的肖像造的。人懂得去爱,那么天主的爱就是人的爱的无限放大。

那个右盗,罪恶累累,但他只是说了句,到了天国,请祢记得我,却获得了永生。耶稣受难时,宗徒中只有圣若望一人陪伴祂,但也只有圣若望一人没有致命。有无数例子可以说明,人们哪怕给予天主那么一丁点儿爱,一丁点儿付出,就会从天主那里获得极大的赏报。

天主是需要陪伴的,就像父母总是希望儿女能多陪陪他们。与忙碌的马尔大相比,主耶稣更希望我们像玛利亚那样,能够多陪陪祂。祈祷、朝拜圣体等都是在陪伴天主,与天主说话。

天主甚至对我们像陪伴父母那样陪伴祂还嫌不够,祂建立了圣体圣事,在我们升天堂之前,他就迫不及待地要与我们的灵魂结合在一起(关于圣体及圣体圣事更重要的意义和益处,请咨询神父)。祂切望我们常望弥撒,勤领圣体。

和父母一样,天主也希望我们常常惦记祂,起床、午休(三钟经)、睡前、三餐都能想起祂。祂也在无时无刻地爱护、保佑着我们。在古代,孩子们早、晚都要向长辈请安的,所以早上向天主请安,晚上念晚课的要求一点都不过分。

天主的胳膊肘从不向外拐。为主耶稣铺路的,是祂的表兄圣若翰,祂的宗徒中有一小半来自圣若翰,宗徒中也不乏主的表兄弟。主耶稣首先把福音带到以色列家……圣阿塔拿修Athanasius在《论道成肉身》中写道,和我犯同样罪的人,已经受到了惩罚。天主不但没有罚他,反而把他打造成了圣人。圣施礼华在《道路》中写道,对我们来说,没有判官,只有父亲。是的,对于不信教的人来说,天主可能是个严厉的判官,但对于籍着圣洗而获得神印的我们来说,祂只用家法。本来该打二十大板的,结果只打了三大板。有些孩子知道闯祸时如何哄父亲高兴,让父亲转怒为喜。我们也同样可以哄天主高兴,一旦犯错立即告解,真心痛悔,妥当补赎。这样做,天主早把我们的错抛在脑后。

但是,“爱之切,恨亦深”。如果我们不理祂,冷落祂,不爱祂,真的会很伤祂。

信仰冷淡是很危险的,就好像一个人游走在福、祸之间,往左又不情愿,往右还怕天主惩罚。《道路》第325条是这样写的:“根据圣经,对于不冷不热的人,天主要把他们呕吐出来。”关于那个仆人把金元宝埋在地里的比喻,也表现出天主对不冷不热之人的恼怒。

让孩子生活在天主的呵护中,教会他与天主亲密交谈,使他沉浸在天主圣爱的喜悦中,他的人生必定绚丽多彩!

把孩子托付给天主,比托付给任何人都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