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liberty]与自由[freedom]不是同一种自由

圣经说,十诫能给你自由,用的是freedom,指内心的自由,或可说是良心的自由,使良心不受罪恶的束缚。

liberty是指身体的自由,它的动词是liberate,中文翻译成“解放”,比如解放黑奴。早期的奴隶,都随主人奉教了,这时,他们有内心的自由[freedom],但没有身体的自由[liberty]。

题外话,圣经为何没有提解放奴隶?首先它涉及国家政策,公民身份与奴隶身份所享有的权利不一样。教会不干预政治。其次主人与奴隶的关系通常是融洽的。从历史记载看,古罗马的人贩子卖奴隶时,众奴都摆出健壮的姿势,希望早点被人买走,这样他们的生活会舒适些。连马克思,这个犹太人都承认:奴隶主对奴隶比资本家对工人要好。天主教成为罗马国教后,奴隶自然就没有了。奴隶是主人花钱买来的,属“私有财产”。林肯通过暴力手段解放黑奴,无异于强行剥夺人的私有财产。信奉天主教的南美,也解决了奴隶问题,只要禁人口贩卖,禁奴隶后代仍为奴隶,问题就解决了。从当下美国人对林肯的评价看,林肯就是借机抢夺人力。当时北方已工业化,需要廉价工人,林肯的解放黑奴,导致大批无业的黑人涌向北方,但并没解决所有黑人的就业问题,黑人照样受到歧视。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没有奴隶的概念,因为从来就没有过对主人与奴隶的身份界定。有卖身为奴的,也有法律规定不得杀奴,但高官的家奴可以对百姓很凶。在古罗马,奴隶冒犯公民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美国独立后,法国的革命者送给美国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直译为“自由之像”,“女神”是中国人硬加上去的],祝贺美国摆脱英国的“奴役“。后来,自由[liberty]越走越远了,从身体自由变成肉身自由。人们称这些自由人士为liberal,与之相对应的是conservative[保守人士],后者要维护基督传统。现在的liberal与过去的liberalist[自由主义者]有区别,前者趋于纯粹追求肉身的自由。比如蔡英文就是个liberal,所以她一上台,就将同性婚姻合法化。欧盟制裁波兰与匈牙利,其直接原因是它们不向欧盟纳税,但右翼媒体说,他们的制裁是有选择性的,波兰与匈牙利是两个保守的天主教国家,liberal恶之,尤其是匈牙利,禁宣传同性恋,让liberal深恶痛绝。

liberal必然是左的,cinservative必然是右的。弄清这些概念很重要。俄乌之战,实质是价值观之战,而国人的分析,是看这个国家的输赢对中国的影响。国人到了海外,很难融入社会,因为你的观点让人一头雾水,不知该不该跟你交往。我太太学会英语后恍然大悟:原来西方人与中国人的思路完全不一样。

人的自卑心理

人们通常不忍把自卑列入人性的弱点,因为自卑几乎都是外因造成的。自卑通常不会被列入社会伦理的讨论范畴,因为本门教育出来的人才,应具勇敢、自信的特征。自卑毕竟是罕见的个例。但是,若自卑是个整体现象,那就值得研究了。

自卑心理的特征是:

1)对他人的评价过度敏感。对正面评价,他会告诉别人,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听到负面评价,他会立即炸锅。

2)难以信任人,对人有过强的防范心理。

3)不愿意向人倾诉心声。

4)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5)有自私倾向,这大概是因自卑而产生的自怜引起的。

自卑心理是怎么产生的?这要从儿童心理说起了,因为自卑心理基本都是在儿童时代形成的。儿童心理特征:

1)他们想做让父母高兴的事。如果他们做的事始终不被父母认可,甚至被责骂。自信心就会受挫,自卑心油然而生。比如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不满意。不要以为儿童学习是为了将来,他们只想讨父母欢心。

2)他们希望父母越来越爱他们。孩子在学龄前,受到父母的百般疼爱,上学后父母立即变脸。拜托,儿童根本无法承受这种变故!他们会觉得伤心、孤独,自卑心理加剧。

3)他们对别人家的孩子有极强的“嫉妒心“。如果父母还嫌摧残自己的孩子不够过瘾,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好了。

培养孩子自信的唯一方法,就是赞扬,鼓励孩子“你能行,我对你坚信不疑!”父母应惊喜地看到孩子的每一个优点,为孩子在学习上取得的一丁点儿进步,欢呼雀跃。切勿横向比较。我太太曾问儿子班里其他同学考得怎么样,被我立即打断:“我对别人家孩子考得怎么样没有丝毫兴趣,我只关心我儿子的进步!”男孩子贪玩,做母亲的可以说:“妈妈就喜欢看见你坐在那里学习,再为妈妈学半小时。”对儿童谈什么理想毫无用处。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工人,让我好好学习?有用吗?不如说是为父母学习,反而更符合儿童心理。

社会因素也会导致人的自卑。比如,当人们用金钱、地位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时候,穷人就易于产生自卑心理。要不干嘛仇富?[顺便说一句,菲律宾人没有仇富心理]。大学生去救落水农民工,不幸身亡,曾有媒体质疑是否值得?若按此推理,将来遇险逃生,要凭金钱、地位和学历了。伦理彻底错乱!人有贵贱吗?咱们子弟谁敢说专家比木匠更金贵?我主就是木匠出身,据圣传,祂和圣若瑟还不是做精致家具的,只是农具而已。

有密友问我:“你认为自己成功吗?”我说很成功啊。他说我不成功。同学张三比我有钱,同学李四比我地位高,何谓成功?我笑而不语。那是他的想法。我自有我的乐趣。

我参加教育管理者培训时,德国专家讲人类学,她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所以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

自卑心理也会因遭受非人待遇,饱受屈辱,导致彻底丧失做人的尊严而引起。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如果他今后遇到的绝大多数人,尤其是亲人,都真心关爱他,肯定他,宽容他,慢慢就好了。否则的话……不容易。我们只能说,家庭、社会要根除导致使人自卑的因素,避免后人再产生自卑心理。自卑是自信的反义词。有了自卑,便无自信。

人的特征:理性

人们预期人的决定和行动是经过理性思考后做出的,且不受情绪的影响。预期人在采取行动前,能评估这个行动会带来什么后果。

我们看新闻时会发现西方政客讲话的语调是很平淡的,即使在争论时语调也平淡。他们是想显示自己是理性的,情绪不会失控。

我初到菲律宾,曾因一服务商做事拖延,在电话里大发雷霆。事后,合伙人温和地告诉我,不要生这么大气,有事可以慢慢说。我猛然意识到自己情绪失控了。其实这些道理我早就知道,但没有做到。从此再不跟人发火。一些时事,仍让我义愤填膺。义怒是可以的。我主把商贩从殿里赶走,便是义怒[这是专家说的]。但我们在那本书里找不到祂情绪失控的任何痕迹。有鉴于此,我在讲这些事时,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平静地把话说出。讲英文时有进步,但讲中文的时候,还需要练。

总之,情绪失控,是人性的弱点。不要让人感觉到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吵架改为心平气和地与人讲理,对方不讲理,一走了之。 切勿把自己的尊严,降到与对方一个级别,互相对骂。那她[爱吵架的大多是女人]骂我,我不还嘴,该多吃亏啊?按规则,似乎是多骂一句的人胜出。但果真如此吗?我们理性分析一下。倘若对方是个不要脸的人,你骂她百句,她也无动于衷,但她骂你一句,足以把你气得半死。圣施礼华说:不要和路边吠叫的狗相争。很多人反感这句话,认为神父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那是有历史背景的。时值西班牙内战,很多神父被杀,被骂的当然就不计其数了。但这句话被列在了《道路》里,我们该如何理解?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或可理解为:面对一群不知做人尊严的无赖,你值得屈尊与他相争吗?

三十六计,一看就是雕虫小技,偏说是孙子写的。孙子是个大军事家,怎么可能出此下策?孙子讲的是国家战争策略,惟有一策,对我们个人有用:不战而驱人之兵,为上之上策。避免、不营造吵架的氛围嘛。

人的特征:有良心

自宋朝创立理学以来,所有理学家都认为良心是上天给的。按天主教,人是有灵魂的,灵魂是上天给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所以古人说“天生民”并不为过。灵魂有良心,它好像是一盏指路明灯,引导灵魂在身体死后,重新回到天堂,与已故亲人以及天主重逢。

人们常说某某没良心,这种比喻是可以的,但说某某的良心让狗吃了,这就与事实相差太远了。人的良心永远都在。只是人在作恶以后,良心变得迟钝,很难唤起人和善念,再继续作恶,良心就彻底被抑制了,再也听不到良心的呼唤。

主业会要求每三周告解一次,其目的就是让人时刻省察良心,及时纠正过失,使良心变得敏感。

古人的良心培育,其要旨与天主教类似。在保护良心方面,亦有考虑,比如宋朝有大臣上奏:“人材贵乎善养[培养善],不贵速成,请罢童子科[应付科举考试的儿童预备班],息奔竞[停止相互竞争],以保幼稚良心。”皇帝准奏。

不管人有多坏,良心还在,只是被抑制住了。正因为如此,天主教会总是对人抱有希望,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让人重新良心发现。正定贾主教曾让我记住一个原则,那就是本教的首要任务是救人的灵魂。所以:

1)不可判断人。判断这个词在拉丁文中是iudico,有给人定罪的意思。判断失误,就是冤案,将来天庭会找你麻烦的。判断正确,受判断的人会受影响。老天爷本来计划让他在某年某月悔改,这下倒好,祂的计划让你给打乱了,估计将来祂会跟你好好谈谈这件事。我曾对某人有过一个判断,然后对他的态度发生变化。后来发现这人和我想象得完全不一样。痛悔,立即去告解。

向神父告发是可以的。告发不需要什么证据,只要心有疑虑即可告发。神父会告诉你该怎么做。

2)不可揭露他人隐私。基于同样道理,当然不可以。他本来可以悔过自新的,结果被你搞得臭名远扬,索性破罐破摔。责任在你,不是吗?在这里,只有政客的隐私可以揭露。宪法规定的,属于“周瑜打黄盖”。

3)宽恕他人。对于天主教徒来说,宽恕他人的理由很简单,上天要求的嘛。对于社会人士,大致可从三方面考虑:首先,我国自古视宽恕为美德,蔺相如宽恕廉颇不但是千古美谈,历代帝王将相谈及宽恕,常以此为榜样。其次,伦理学家认为,宽恕是受害者送给加害者的慷慨礼物。最后,宽恕使人心中释然。耿耿于怀,对己毫无益处,不如大度一点。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在西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倒霉事一年后早该忘掉了。如果是犯罪事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这叫“使正义得到伸张”。一般不用“报仇”二字。报仇是人性的弱点。

谴责坏人的恶行没有问题,但不可用言语进行人身攻击。

人的尊严

与动物不同,人有尊严。按天主教的说法,人是按老天爷的肖像造的,所以有尊严。这“肖像”,当然是神学上的表达方式,说明人与上天的紧密关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肖像。《诗经》说:“天生烝民[诸民]。”天地万物皆由上天所造[古人用“引出”二字],惟人是上天所生,其意与天主教无异。

因为人有尊严,所以[以下用第一人称写,[“我”指读者]:

1、我不可以像动物一样被对待;

2、我不可以被侮辱,我有权受到尊重;

3、我不可以被冒犯,包括肢体冒犯和言语冒犯。

既然“天生烝民”[此句之妙,在于“烝”字,是“泛泛”的意思],人生而平等,无论地位高低,贫富差异,必须保障每个人享有同样的尊严。

人的尊严还包括:

1、人与生俱来享有的权利,不可被剥夺。什么意思?说俗了就是国家成立以前人拥有的权利,不能因成立了国家而被剥夺。汉朝大儒董仲舒说:“天之生⺠,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也。故其德足以安乐⺠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者,天夺之。”汉武帝很欣赏此说。味道够足了吧?不展开了。

2、人的自由意志不可剥夺,人有选择的自由。按天主教,自由意志是老天爷给的,所以不可剥夺。但是,人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比如人选择去偷窃,当然后果自负。什么叫自由意志?说俗了就是你想干嘛就干嘛。所以我不可强迫你入天主教,任何权威都不可强迫你……不展开了吧?

3、人的私有空间不可侵犯。举例子讲。这里和美国的法律规定,你租了房子,如果真的没钱支付房租,那只好不付,房东无权把你赶走。如果房东天天上门催讨,你可以报警,因为你的私有空间受到了威胁。再比如,疫情期间,这里要求在车内也要戴口罩,两年来,我真没见过有人在车内不戴口罩。恐怕只有我不戴。车内是我的私有空间,不能干涉我在车内戴不戴口罩。这个要求本来就是违宪的。果然,执法人员都明白这个道理,没人提出质疑。我倒不是故意作对,实在是我对化纤过敏,戴口罩时间长了会引起咳嗽。

既然人有尊严,我们当然要活出人的尊严,让人们一眼就能认出我们是人。英语有句话叫 He’s very human. 直译就是“他很是人”,说法不合汉语,可意译为“他很有人情味儿”,意思差点。其实这句话的有“他的言行看上去是人”的含义。与之相反的,当然就不像人样了。孟子说: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说得有理 。但本天主教会的原则,这些话仅用于自我反省,幸勿拿这些话去骂别人。

活出尊严的第一条,就是不要侵犯他人的尊严。很多年前,我责太太对某人不够尊重。她说:“我对他挺尊重的嘛,对他很客气…”我说:“这不叫尊重,这叫礼貌!”

那到底怎么做才算尊重他人呢?很多国人到了海外,其丢人显眼,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下面就结合这个问题来讲。另外,西方所有的道德准则,当初都是天主教会定的,法律是以圣经为基准的。所以天主教徒到了西方会很快适应。特别说明,我们只讲私人空间以外的人际关系,不涉及家事。

1、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你嗓音提高到让你的听众知道你在说什么即可。不要影响他人。九十年代,带一群客户出国考察,都是有头有脸的,不是书记就是老总。在德国地铁上,他们聊起天来,喧嚣声响彻车厢。当时我还年轻,他们比我年长很多,不好意思制止他们,只好躲到一边去。我看见德国人用极其轻视的眼神看着他们,颇伤我的中国心。疫情前和朋友去日本,他是华裔,祖籍福建。我们在餐馆吃饭,他指他身旁那桌说:“你看,韩国人也这么吵闹。”我:“他们是上海人”。逛街时,突然身后大嗓门发声。我悄悄对朋友说:“我们身后的才是韩国人。”朋友笑道:“他们是福建人”。现在看来,劝国人勿在公共场所喧哗还不够。有邻居在小区脸书群里抱怨,大陆人[菲律宾46%的人有中国血统,故有此区分]在房子里晚上聚餐,大吵大嚷,引吭高歌,敲酒瓶子,以及锅碗瓢盆叮当作响,吵得他们无法入睡。现在业主们约定,有大陆人租房的,先让物业给他们讲规矩,然后方可入住。

2、西方的习俗

1)不劝酒。他们教我品酒。说酒要先过舌尖,然后从舌两侧流过,这样才能品到酒的全部滋味。不过俄国人喝伏特加是一口闷的,就要那浑身火辣辣的感觉。

2)不给人夹菜。我经常忘记给人夹菜,倒不是跟西人学的,而是我很怕别人给我夹菜,所以不给人夹菜。我在上海十年,可谓娇生惯养,我的胃似乎还停留在上海时代。我说不吃了,是真的不能吃了。起初家父不知,非让我多吃,结果吐了。家父大悔,再不劝吃。

3)每人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当然,是在伦理框架内的哦。国人喜欢说点气话,比如“我要杀了他”,“我要把学校烧了”,等等。老外会当真的。我初到菲律宾,不知此俗。我认识一官员,关系已经很好了。他跟我讲关税事,我怒道那我就如何如何逃税,结果把他吓得再不敢与我来往。除此以外,你可以有不同想法和观点。原来此群是有我太太和内弟的。为谨慎起见,太太看完贴总是要告诉我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我说这样我就无法自由思考了。干脆把他们都踢出。禁锢人的想法,会使人丧失创造力的。

4)不强迫。国人成为密友,是要彼此掏心窝的,这叫交心。西人无此俗。颇让我费了一番心思去研究。原来西人敬天[现在不见得了,但习俗还在],有苦恼可向老天爷诉说,有过可向老师告解,所以内心释然,不必向朋友诉苦了。国人交友,朋友有难,都是要上的,无论合法非法,这叫友情为重。但西人以天为大,就不便同流合污了。举个例子,本会会员有个朋友,他包了个小三儿,想用他的公寓,安置那小三儿。按本会规矩,是不可纵恶的,但他不好以此相拒,所以说你太太认识我,万一让她知道可不得了。这是教我们如何婉拒,又不伤及朋友的感情。西人是不讲究强迫的,比如出去玩,你要不想去,他不会勉强,亦不伤感情。你要请人吃饭,要告诉他都请谁了,让他自己决定想不想参加。这次圣诞聚会,主人想让大家做个快速检测。要在国内,主人只要宣布就可以了,对大家都有好处嘛。但西人[菲人已彻底西化]不好意思这么做,由女主人私下与各家太太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由众太太带着家人去花园做检测。西人有恶事,都跟老师说,不好意思跟朋友说,所以有I’m not available [或可译作“我不方便”]之说。遇到此情,不必追问你要去哪里啊,那你要干什么啊,等等。但绝大多数情况是为了省略,不浪费你时间,跟你讲一大堆你不感兴趣的事情。有时可能涉及他人的隐私,比如张三家出了点状况,他要去协调。还有就是老师们是生活在我们中间的。他们经常要处理各种家事,我们不好东问西问吧?这里谁家得了新冠是严格保密的,并请邻居们一旦获悉不要传播,免得使患者家难堪。

5)不能以为自己的行为比别人好,而苛求别人照做。

3、不要用言语冒犯别人。国内冒犯人的言语和行为之多,已数不清了。我不想责怪他们。人没有了尊严,其言行当然趋向低级。以道德绑架为例,它之所以让人反感,是因为其实质是侮辱人。说话人的心理预设是你不道德。有一次我在北京的一个超市购物,结账后,售货员说:“快点好吗,不要影响别人。”前半句没问题,后半句令我极其不快。倘或我已看到队排得很长,正在尽最大努力往袋子里装物呢?我又不是包装工,不能期望我有专业速度。“不要影响别人“的意思就是“你在影响别人”。这个判断不能接受。然售货员是个女孩,所以没跟她计较。但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没少被我收拾,其它的事都忘了,惟记得有一个在机场接客的司机,我上车后,司机说:“嘿,谁让你上车了?”我解释他打着“空车“灯。他又问我去那里,得知后不耐烦地说:“不去,不去!”我下车拍下他的车牌号和公司名称,转乘大巴去了。举报后,出租车公司都来电话道歉。有的问我还有什么其它要求。没有,惟要求那司机以后不要对他人无礼。我遇到过多起拒载,但人家都能解释原因,希望谅解,我自然爽快答应。也许大家以为我有点地位,所以不能受屈。我不这么认为。人或有地位高低、贫富差异,但绝无贵贱之分。士可杀,不可辱。

国内做生意也是独具特色。大家去考察一工厂,都很满意,但到了谈价格,便说人家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其心理就是通过贬低对方,让自己占上峰。很缺德。国内甲方对乙方的态度向来如此,且不说有德无德,至少是笨。乙方也是要赚钱的嘛,不让他赚满意了,就不怕他偷工减料吗?难怪豆腐渣工程这么多。

这里的生意大多是朋友间的生意,所以不好意思讨价还价,均是一口价。有一家协作厂,是我找的,因为找不到第二家。厂家报价,太太说价格还是高了,我让她拿出依据,支持她的这个判断。太太讲出了理由,我认为证据不足,不听。太太不死心,召集我的合伙人见面。在她的激励下,各个摩拳擦掌,杀奔那家工厂,请老板解释为什么给我们的价格比给别人的高很多?老板解释了原料的成分,大家哑口无言。老板的母亲到场,一兄立即与她攀谈起来,敬称她为“妈咪”,并惊喜地发现他们有共同的朋友。太太彻底服了,说我们统不是做生意的料,作罢。

国内一熟人的公司,生产化油器,希望出口到菲律宾,让我和太太带样品回去试试。我把样品交给朋友,让他们去试,发现效果不错,于是我请他报价,并嘱咐菲律宾是一口价,最好给我实价,若他们嫌贵,就不做了。他说这已经是底价了。所以我如实相告。他们嫌贵。我太太通知熟人,他忽然改口说他们可以出个价,按他们的价生产就是了。太太让我转告朋友。我说,若我转告,我的名声就会受损,尽管过错不在我,但我有推荐产品不慎重的责任,以后谁还会认为我的话掷地有声?况且那熟人撒谎,我以后怎么判定他的话是真是假?生意没了。

本门说不要不择手段追求名誉,从未说不要提高自己的名声[德行上的],这是在提高自己做人的尊严。因撒谎而不被信任,是否会使自己的尊严稍稍受损?好啦,就举这几个例子吧,总之,保护自己的尊严,同时又不伤及他人的尊严。

另外,不要拿人的生理缺陷和缺点开玩笑。小时候听过一个有关瞎子的玩笑,我一点都不觉得可笑。还有相声中互损对方的段子,令人反感。我爱给人起外号,但都是中性的,什么瘦干狼,胖猪,均有辱人格。充其量叫张胖子,王胖子。没有李瘦子,因为瘦可能因为对方营养不良或身体不好。

文艺作品对社会的影响

我几乎不看电视,见人看电视剧,常问这部剧想表达什么思想?答案通常是“纯娱乐”或者“只是表达生活中的一种现象而已。”果真如此吗?作者会把他的价值观有意无意地融入到他的作品中。我看到过剧中的吵架,作者没暗示吵架是有失尊严、没教养的行为吧?我看到过为点鸡毛蒜皮小事的争执,作者没暗示处事要宽容吧?久而久之,人们会以为吵架、心胸狭隘是理所当然的。还有的剧,大肆宣扬人性恶。看一次烦一次。可《阿甘正传》,看一次让我哭一次,不是因为他的不幸,而是感动于他的善良。中国的哭戏,经常是哭得莫名其妙,看了窝心。人们似乎觉得还没哭够,于是诞生了一个节目,主持人专戳受访者的痛处,让她哭,于是台下便跟着哭。凭什么把观众的心情搞坏?但愿他们能得到些补偿,哭丧不是还给赏钱的嘛。这里的堂口也放视频,展示经大家慷慨解囊后,穷人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此答谢。老师号召捐赠,只一句话,不讲大道理,也不放穷人生活艰难的视频,何苦让人三天都缓不过来?

更可恶的是刻意编造剧情,表现人的自私与冷酷。有个剧的片段,在外网广泛流传,海外华人统说父母没良心。剧情是这样:外地的女儿出钱让父母买房,父母买了套两居室的房子,一间父母住,一间弟弟住,女儿春节回家,吃饭时问她住哪里,母亲说你反正要出嫁,所以没算你的房子,你回家可以住在客厅。女儿说我不明白,房子是我出钱买的,为什么我没有房间住?于是父母骂女儿,弟弟责她没良心。这三个人的怒骂与冲动,与女儿的冷静,说话平和,形成鲜明对比。这就引导了海外华人认为父母没良心。但是,这种事可能会在生活中发生吗?女儿要给父母买房,家人当然会事先商量,或买大两居,女儿回家住客厅,或买小三居,女儿回家有房住。人之常情。在我看来,这些剧会让观众对人失去信心,所以彼此防范,既然人心这么坏,他们的死活就跟我无关喽。互害模式开始。

至于现在上演的剧,我略有所闻,我看没问题。戳破谎言,三天就够,可改变社会风尚,恐怕要三十年。

文艺作品对社会的影响,要从源头说起了,待我日后缓缓道来。

注:本主题的续帖在下面。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宗教信仰

我看了苏美尔人的宗教史后,感觉道教比他们的宗教好上百倍。苏美尔人的造神,简直是肆无 忌惮。他们每建一座城市,就要命名一个守护神,每个区有区神。当然,每个国还有国神。巴 比伦人进入两河流域后,苏美尔人的神便黯然失色了,因为巴比伦人要命名自己的神。除了守 护神,他们还发明了一些通用神,比如Bal,为地上与地下之主,Anu为天上之主,此外还有 日神、月神,等等。由于他们以黑夜为一天之始,所以月神的地位高于日神。亚述人占领两河 流域后,诸神又开始重排名次。亚述人发明了一个新神,以此神为老大。但是,当地人依然崇拜一些老神,于是亚述人称新老大为天上之主Anu的儿子,结果发现,Anu地位不高,因为天上没什么事好管的,倒是管地的Bal地位最高。他们索性也称新老大为Bal。他们给诸神分配了女神,地位越高的神,分配到的女神就越多。两河流域人的祭祀非常淫乱。有庙妓,需与庙妓交媾完成祭祀;有的地方干脆女司祭亲自登场,与人交媾;有的地方,要求女人至少有一次在庙里与陌生男人发生关系。好看的女人很快完成了宗教使命,但难看的女人,恐怕要等好几 年。——摘自拙作《清朝富裕家庭对后代的教育》

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

史家认为,古希腊的众神是当时的吟游诗人编造出来的,久而久之,人们便开始敬拜这些神了。所谓吟游诗人,其实并不写诗,他们游走四方,以唱歌为生,其歌词是有韵律的,主要歌颂英雄,有些英雄当然是他们自己编的,甚至加以神话。这些吟游诗人属江湖艺人,但受到一定尊重。研究古希腊的学者说,吟游诗人会被请到家里做客,而乞丐则不可以。

后来的考古发现,古希腊一些神的名字,其发音与两河流域的十分相近,所以有宗教学家认为,古希腊的众神可能是从两河流域传过去的。从那本书便可知道,两河流域的敬神方式非常淫乱,而古希腊却没发生这种情况。受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伟大哲学家的影响,古希腊人的道德水准非常高。他们也敬神,仪式包括游行、唱歌、舞蹈等。但是,他们能够区分哪些音乐是低俗、下流的、使人精神颓废的。一概弃之。对舞蹈也有同样要求。

古希腊人对女人的道德要求高于男人。毕竟女人要生育,如果生出来的孩子不知是谁的,是不好办的。古希腊女人与中国古代女人一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非由丈夫或长辈陪着。

但是,古希腊竟有裸体雕像,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维纳斯了。原来古希腊人认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是协调统一的。维纳斯的雕像确实很美,使人联想到人的心灵也可以这么美。这就是当时的审美观。

鲁迅提及旗袍时说:“一见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如果想象力这么丰富的话,不必审美了,直接去看毛片算了。

罗马帝国与希腊是近邻,当然受其影响,吞并希腊后,其道德标准与希腊相同。社会仍是男人社会,男人们最大的消遣,便是去公共浴场泡澡,洗完澡便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说当时是男女混浴,纯属无稽之谈。

罗马帝国瞬间成为天主教国家。想是当时的天主教徒得知真相后,大呼上当,于是对众神施以“报复”,毁掉了所有神庙及任何带有异教色彩的雕像。维纳斯的双臂是不是他们砍掉的,不得而知。惟私人收藏不可侵犯,保留了下来。公共浴场当然继续存在,只是有些会的会长有点看不下去,会士们快成洁癖了,如何派他们去北方向蛮族传教?于是,限制他们的洗澡次数。

罗马帝国分裂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为君士坦丁堡,西罗马帝国首都仍是罗马。北方蛮族大量移民到西罗马帝国,以致帝国的军队都有蛮人。这些蛮族有的已奉教,大多对天主教有好感。终于有一天,蛮族大举入侵西罗马帝国,这些蛮人连文字都没有,对古罗马文明不但不知其艺术价值,反而大肆破坏,放火焚烧,除教会所辖的东西不敢碰外,其它的一概毁掉。他们本想进罗马搞破坏,但城门口的红衣主教不许他们入内,作罢。西罗马帝国亡。

接下来便是教会教化这些蛮人了。帮他们造文字,办学校,等等。随着民族的融合,异教文化荡然无存。当时的艺术品就是圣像,其画风,沿袭早期天主教徒的画法,注重突出神性,也不讲究什么透视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圣像亦趋向富丽堂皇。艺术家只画圣像,或装饰教堂,从未想过要画一幅风景画。

这时的东罗马帝国已去掉“东”字了,就是罗马帝国。按早期教会的传统,教宗也是罗马首都的主教。于是,1054年,君士坦丁堡的主教产生想法了,认为自己才是正统,无端指责教宗,教宗派枢机主教去与他理论,“伪教宗”傲慢无礼,以致枢机主教离开时掸掉鞋上的尘土,以示弃绝,伪人大怒,怂恿东罗马皇帝强迫国内天主教会脱离教宗,改称为基督正统教会[就是东正教。天主教的全称为基督普世教会]。伪人并未如愿以偿,其德毕竟不能服众,所以东正教没有牧首,各自为政,因势孤,倾向于攀附政府。自此,东、西方断绝来往。直至东罗马帝国灭亡,一些东正教会才回归天主教,但礼仪上已有差异了,所以被称为天主教东方礼教会。西亚景教等异端,也都回头了,亦称为天主教东方礼教会。当年伊斯兰国杀的基督徒,都是东方礼的天主教徒,只有普京以圣战名义灭了伊斯兰国。这是后话了。

文艺复兴

穆斯林入侵东罗马帝国,最终使其灭亡[中世纪自此结束],改君士坦丁堡为伊斯坦布尔。期间大批东罗马人逃入西欧。变卖自己收藏的古希腊艺术品,这些作品让西方艺术家大开眼界,于是竞相模仿古希腊的艺术创作手法,用来点缀教堂,进而第一幅风景画诞生了,艺术已不限于宗教题材,也描绘日常生活。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裸体作品,其审美观仍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艺术家们曾尝试为维纳斯装上双臂,但无论怎么装,均破坏了维纳斯的整体美,于是他们索性画自己版本的维纳斯,画得最好的,要属米开朗琪罗的《维纳斯的诞生》,但较之原版,还是逊色不少。不过他雕刻的达味裸像,栩栩如生。米开朗琪罗在圣伯多禄大教堂里雕刻的圣母抱着已受难的耶稣,可谓千古奇作!

喜欢绘裸体画的艺术家之一,便是提香,当然,裸体画只是他的休闲之作,其主要精力是为教会作画。他画维纳斯所参考的模特,大概是他太太。这家伙自从娶了娇妻后,成了标准宅男,几乎无法让他离家到国外去作画。提香十分快乐,所以长寿,他的画,意在表现“生活有着天堂般的快乐”,国内有作者说提香的题材是“享受生活”,意思大相径庭。提香有幅画,能表现出“生活有着天堂般的快乐”,画的名称叫Pastoral Concert。可译作“田园音乐会”。注意,pastoral还有“牧放”的意思,牧人是pastor,通常指本堂神父。牧羊和牧羊人统为shepherd。画的背景是田园风光,近处有条小溪,远处有所农宅,牧羊人在一条路上往回赶他的羊群。他的羊群认识他。它们或跟在他后面,或随其左右[正常牧羊,羊群都在前面吧?],有只羊走在前面的羊,甚至转过身,等牧羊人。山坡上,两个穿着正装的男士在弹琴,双目相对。他们的前面,坐着个裸女,手里拿着笛子[这是牧羊人最常用的乐器],随时准备为他们伴奏,另一裸女,表情严肃,提着玻璃水壶,往一干枯的喷水池里倒水。鉴赏家都认为,弹琴人根本没看到二女的存在,现代鉴赏家认为她们是希腊女神,未免牵强。希腊的牧羊神是个男的,就是潘神,这东西手里拿着笛子。希腊水神生活在水里,没有四处洒水的嗜好。按天主教的观点看,二女来自天堂,为何裸体?当初亚当、厄娃在伊甸园,也是裸奔的,他们心灵纯洁,无任何邪念,只是被赶出伊甸园前,上天才给了他们羞耻感。所以天女下凡,只要没人看见,就不穿衣了。女人用笛子伴奏,显然他们是在弹奏牧曲。倒水女显然是在倒我主所说的生命之水,逐渐汇流成溪。

教会里的一些画是比较暴露的,习俗使然,比如母亲哺乳婴儿的画,司空见惯,奶瓶而已。倒是法国大革命的画,一女露奶瓶,显得毫无必要,莫非要去哺乳巴士底狱的囚犯?